思维导图备注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 杜石然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作者简介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2-23 21:47:46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目录
  • 插图
  • 扉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序
  • 修订版前言
  • 前言
  • 第一章 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 一 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 二 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 三 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 四 原始工艺技术
    • 五 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 六 原始自然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 一 奴隶制度的出现与科学技术
    • 二 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 三 农业生产技术
    • 四 手工业技术
    • 五 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 六 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 七 初期的医药学
    • 八 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 一 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 二 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 三 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 四 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始兴建
    • 五 《考工记》——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
    • 六 《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 七 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 八 地学著作的出现
    • 九 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 十 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 一 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 二 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 三 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术的成熟
    • 四 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 五 数学体系的形成
    • 六 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
    • 七 医药学体系的充实与提高
    • 八 造纸术与漆器工艺
    • 九 建筑、交通及纺织技术
    • 十 学术思想和王充《论衡》
    • 十一 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
    •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
    • 二 贾思勰和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 三 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
    • 四 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 五 地学的新进展
    • 六 医药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 七 炼丹术和化学
    • 八 制瓷、灌钢和建筑技术
    • 九 机械制造的新成就
    • 十 自然观和宇宙论方面的论争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
    • 一 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大帝国
    • 二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 三 冶金和纺织技术
    • 四 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
    • 五 地理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
    • 六 算经的注释和数学的发展
    • 七 天文学和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
    • 八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
    • 九 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 十 中医药学的进步
    • 十一 中外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发展
    • 十二 柳宗元、刘禹锡的自然观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 一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
    • 二 火药和兵器的进步
    • 三 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造船技术
    • 四 雕版印刷的盛行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五 卓越的科学家沈括
    • 六 农业生产和农学的高度发展
    • 七 数学的辉煌成就
    • 八 天文学发展的高峰和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
    • 九 地学与水利建设
    • 十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 十一 瓷器和冶金的进展
    • 十二 建筑与桥梁技术
    • 十三 纺织技术
    • 十四 中外科技交流
    • 十五 张载和朱熹的自然观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
    • 一 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缓慢发展
    • 二 郑和下西洋和造船航海技术
    • 三 先进的冶金技术
    • 四 黄河、大运河的治理和盐碱地的改造
    • 五 “一岁数收”技术与新作物的引进
    • 六 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
    • 七 商业数学与珠算
    • 八 声学知识的新发展
    • 九 传染病学和外科的成就
    • 十 地方志的科学价值
    • 十一 明末著名科学家及其著作
    • 十二 “理学”、“心学”的泛滥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
    • 一 没落中的封建社会
    • 二 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及其影响
    • 三 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政策和态度
    • 四 康熙帝和清初全国地图的测绘
    • 五 西方天文、数学知识传入后取得的成就
    • 六 其他科技成就
    • 七 乾嘉学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近代的科学技术
    • 一 近代中国的社会
    • 二 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传入
    • 三 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入
    • 四 各种技术知识的传入
    • 五 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
    • 六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和技术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 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 二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 三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问题
    • 四 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 人名索引
  • 书名索引
  • 后记
  • 修订版后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 杜石然》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