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宋朝政坛319年系列丛书(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传) - 江永红 周宗奇 毕宝魁 郭晓晔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第四节 “庆历新政”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3-01 03:24:07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目录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 第一章 金榜题名时
  • 第二章 洞房花烛夜
  • 第三章 初任幕职官
  • 第四章 代父草谏章
  • 第五章 慈孝父子情
  • 第六章 练政在滑州
  • 第七章 法官与校勘
  • 第八章 卫礼在礼院
  • 第九章 出朝随恩师
  • 第十章 谁解升官愁
  • 第十一章 结识王安石
  • 第十二章 分道未扬镳
  • 第十三章 建储立奇功
  • 第十四章 忧在萧墙内
  • 第十五章 谏官的悲哀
  • 第十六章 “濮议”战宰执
  • 第十七章 奉旨开书局
  • 第十八章 没读懂神宗
  • 第十九章 面授御制序
  • 第二十章 朝堂两杆旗
  • 第二十一章 御前论理财
  • 第二十二章 举旗论“体要”
  • 第二十三章 “治人”与“治法”
  • 第二十四章 “惟见此一人”
  • 第二十五章 绝交王安石
  • 第二十六章 愤然离京师
  • 第二十七章 究竟为什么
  • 第二十八章 西京御史台
  • 第二十九章 独乐园之乐
  • 第三十章 书局在洛阳
  • 第三十一章 保守派大营
  • 第三十二章 语涩作《遗表》
  • 第三十三章 直笔著《通鉴》
  • 第三十四章 论道倡“中和”
  • 第三十五章 一朝权在手
  • 第三十六章 舍命废新法
  • 第三十七章 最后十八天
  • 第三十八章 盖棺论未定
  • 第三十九章 巨著耀千秋
  • 附录 司马光年谱
  • 后记
  • 政坛大风:王安石传
  • 第一章 少年高志
  • 第一节 灵堂中闪现的念头
  • 第二节 随父到韶州
  • 第三节 伤仲永
  • 第四节 此时少壮自负恃
  • 第五节 开悟后的烦恼
  • 第二章 名噪京华
  • 第一节 高中一甲
  • 第二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 第三节 难逢知己
  • 第四节 “庆历新政”
  • 第五节 上任途中
  • 第三章 治鄞干吏
  • 第一节 尝试青苗法
  • 第二节 跋山涉水
  • 第三节 直言上书论“捕盐”
  • 第四节 意外的收获
  • 第五节 省兵非所先
  • 第四章 上万言书
  • 第一节 繁华的京师
  • 第二节 舒州通判
  • 第三节 游褒禅山的启示
  • 第四节 拜见欧阳修
  • 第五节 直言上书
  • 第五章 多事之秋
  • 第一节 痛失至友
  • 第二节 一个独特的唐诗选本
  • 第三节 妻子的好心
  • 第四节 仁宗宾天
  • 第五节 勤奋待时
  • 第六章 锐意变法
  • 第一节 再赴京师
  • 第二节 迩英阁
  • 第三节 风期暗与文王亲
  • 第四节 挚友间的争执
  • 第五节 慎重的选择
  • 第七章 坚韧不拔
  • 第一节 生老病死苦
  • 第二节 青苗法
  • 第三节“三不足”
  • 第四节 一波三折
  • 第五节 李定事件
  • 第八章 百折不挠
  • 第一节 “家贼”与“匿名诗”
  • 第二节 免役法
  • 第三节 屡游相须 曾经御览
  • 第四节 省兵置将
  • 第五节 保甲法
  • 第九章 河湟之捷
  • 第一节 军队改制
  • 第二节 王韶出场
  • 第三节 木征与郭逵
  • 第四节 熙河决战
  • 第五节 契丹的挑衅
  • 第十章 辞去相位
  • 第一节 清醒的头脑
  • 第二节 内外夹击
  • 第三节 三个女人的眼泪
  • 第四节 君子之交
  • 第五节 金陵晚秋
  • 第十一章 东山再起
  • 第一节 将才与帅才
  • 第二节 明月何时照我还
  • 第三节 君臣分歧
  • 第四节 心灰意冷
  • 第五节 再度辞相
  • 第十二章 营造半山园
  • 第一节 一张藤床
  • 第二节 元丰库
  • 第三节 内弟藏进自家
  • 第四节 吕惠卿
  • 第五节 歌元丰
  • 第十三章 晚师瞿聃
  • 第一节 宝公塔
  • 第二节 宝觉祖心大师
  • 第三节 昭文斋
  • 第四节 俞秀老兄弟
  • 第五节 湖阴先生
  • 第十四章 夕阳不太好
  • 第一节 两位大师
  • 第二节 难了的情结
  • 第三节 病来如山倒
  • 第四节 不速之客
  • 第五节 秦淮河边的小院
  • 第十五章 最后的岁月
  • 第一节 天折梁栋
  • 第二节 双重的创伤
  • 第三节 身后荣辱
  • 第四节 元祐更化
  • 第五节 绍圣再变
  • 第十六章 荆公新学和诗文
  • 第一节 荆公新学的形成
  • 第二节 荆公新学的兴盛与式微
  • 第三节 王安石的《易》学研究
  • 第四节 独树一帜的散文
  • 第五节 “半山体”
  • 尾 声
  • 附录 一王安石年表
  • 附录 二参考文献
  • 注释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 第二章 书香起身 时艰铸魂
  • 第三章 大魁天下 扶丧故里
  • 第四章 万言上书 击奸倡政
  • 第五章 始任京官 再击恶宦
  • 第六章 知行州府 忤恶归隐
  • 第七章 宦海颠仆 山居忧国
  • 第八章 楚观感慨 郁孤北顾
  • 第九章 毁家兴兵 坎坷入卫
  • 第十章 初战受掣 力阻乞降
  • 第十一章 面斥敌酋 陷身虎口
  • 第十二章 历难闯险 镇江走脱
  • 第十三章 磁石丹心 ?九死南寻
  • 第十四章 南剑开府 再举义旗
  • 第十五章 洒血攘袂 江西奏捷
  • 第十六章 空坑突围 人神共助
  • 第十七章 万折必东 南岭被俘
  • 第十八章 痛睹海战 恸哭国殇
  • 第十九章 故国辞行 言志夷齐
  • 第二十章 北地役途 心路故事
  • 第二十一章 金石之性 誓不降元
  • 第二十二章 情天恨海 方寸风云
  • 第二十三章 缘情抒史 长歌正气
  • 第二十四章 成仁取义 柴市赴刑
  • 第二十五章 归骨庐陵 浩气长存
  • 附录一 文天祥年谱
  •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 第一章 朱说种种
  • 2.打开眼界
  • 3.在继父身边读书
  • 4.关中游学
  • 5.澧泉寺苦读
  • 6.南都岁月
  • 7.所学者何
  • 8.复姓归宗
  • 第二章 范公堤
  • 10.筑堤长歌
  • 11.越权越礼小议
  • 12.再造范公堤
  • 第三章 兴学与育人
  • 14.天时与人和
  • 15.复兴儒门教育第一人
  • 16.老师与学生
  • 17.问君平生所好
  • 18.义庄义学之义
  • 19.比较一下又何妨
  • 第四章 三次碰撞
  • 21.晏殊受惊
  • 22.废后风波
  • 23.《百官图》事件
  • 第五章 被隐逸者
  • 25.睦州风光
  • 26.两篇《灵乌赋》
  • 第六章 书生秋点兵
  • 28.伴着边患成长
  • 29.积极防御
  • 30.伟大的坚守
  • 31.好水川之败与焚书风波
  • 32.“重文轻武”之辩
  • 第七章 闪电庆历
  • 34.履新之忧
  • 35.条陈十事的真价值
  • 36.皇帝的软肋
  • 37.叹其不争
  • 第八章 烈士暮年
  • 39.生死朋友
  • 40.为什么是《伯夷颂》
  • 尾声 《岳阳楼记》 一曲悲怆的命运之歌
  • 附录一 范仲淹简明年表
  •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宋朝政坛319年系列丛书(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传) - 江永红 周宗奇 毕宝魁 郭晓晔》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