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世说刑语——你不能不知道的刑法知识 - 王世洲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紧急避险对保护的利益有什么要求?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4-04-30 05:06:26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版权信息
  • 总序
  • 你在法治中是什么角色?(代序言)
  • 一、刑法基础知识
    • (一)刑法是管什么的?
      • 刑法为什么是最厉害的法律?
      • 刑法只保护最重要的利益吗?
      • 刑法能管其他法律的事吗?
      • 刑法如何确定“最重要的利益”?
    • (二)为什么需要学习刑法学?
      • 法学不盛,何来善法
      • 体系精确,法律严整
      • 讲究方法,工善其事
      • 民众习法,法学柱石
      • 理论优劣,讲究标准
    • (三)如何证明刑罚是正当合理的?
      • 先证明什么?
      • 主张报应有什么问题?
      • 主张预防为什么比较聪明?
      • 如何设定我国的刑罚目的?
    • (四)罪刑法定是什么意思?
      • 体现正义和防止专横
      • 禁止类推和禁止习惯法
      • 禁止溯及既往和禁止不确定的刑法
      • 现代刑法学的第一原则
    • (五)为什么需要讲究刑法渊源?
      • 我国宪法算刑法渊源吗?
      • 哪些法律属于我国的刑法渊源?
      • 非刑事法律为什么需要支持和依靠刑法?
      • 我国司法解释是不是刑法渊源?
    • (六)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刑法条文?
      • 刑事立法解释也是法律吗?
      • 刑事司法解释是有界限的吗?
      • 刑事学理解释有什么用处?
      • 刑法解释的方法与边界是什么?
    • (七)我国刑法在全球化时代能管多宽?
      • 属地原则的意思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吗?
      • 属人原则的意思是根据国籍决定刑法管辖吗?
      • 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是什么意思?
      • 我国刑法在时间适用上采纳的是什么原则?
      • 国家可以不让刑法管犯罪吗?
  • 二、入罪基本知识
    • (一)为什么需要对犯罪有全景式的认识?
      • 犯罪的立法概念和司法概念有什么用处?
      • 行为理论的进化和发展有实际意义吗?
      • 犯罪构造理论中有几个层次?
    • (二)为什么需要讲究犯罪的起刑点?
      • 起刑点就是罪与非罪的界限吗?
      • 对轻微违法行为怎么处理?
      • 起刑点应当如何确定?
      • 控制起刑点的国际模式有几种?
    • (三)构成犯罪需要侵害什么?
      •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一回事吗?
      • 犯罪是怎么造成损害的?
      • 什么都不干也能构成犯罪吗?
      • 如何准确认识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特点?
    • (四)这个危害结果是谁造成的?
      • 因果关系是怎么被“选中”的?
      • 重要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有几种?
      • 客观归责为什么是比较先进的?
      •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吗?
    • (五)刑法禁止什么样的主观心理态度?
      • 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怎么能够查清?
      •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观心理态度有几种?
      • “管他呢”算什么主观心理态度?
      • 过失与故意可以在一个罪过中并存吗?
    • (六)不希望发生危害结果是什么犯罪心理态度呢?
      • 犯罪过失是什么样的主观心理态度?
      • 犯罪过失是为了保证谨慎义务得到遵守吗?
      • 谨慎义务是以什么为根据的?
      • 在不懂或者没弄清楚时应当怎么办?
      • 如何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 (七)认识发生错误怎么办?
      • “不知法不为罪”还是“不知法不免罪”?
      • 怎样处理各种认识错误?
      • 不知对错能否免罪?
    • (八)谁能成为犯罪人?
      • 多大年龄才能成为犯罪人?
      • 精神病人一定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吗?
      • 单位也能犯罪吗?
      • 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 三、出罪基本知识
    • (一)犯罪构成之后为什么能够不成立?
      • 社会正确性是排除犯罪的本质根据吗?
      • 刑法理论和制度的不同会影响排除违法性事由的选择吗?
      • 排除违法性事由会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吗?
      • 我国法律中常见的排除违法性的事由是什么?
    • (二)正当防卫需要什么条件?
      • 对什么行为才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 正当防卫需要防卫目的吗?
      • 正当防卫只能是必要的吗?
      • 社会道德是衡量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标准吗?
    • (三)两害相权取其轻能够成为排除违法性的事由吗?
      • 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 紧急避险对保护的利益有什么要求?
      • 紧急避险是从来就有的吗?
    • (四)罪责是怎样发挥出罪作用的?
      • 为什么可以对不法行为免除处罚?
      • 免除处罚在法律上是什么意思?
      • 罪责概念对刑法制度很重要吗?
      • 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免除处罚的?
  • 四、犯罪形态知识
    • (一)没开始和没完成的犯罪是什么犯罪?
      • 犯罪的实施都有一个进展过程吗?
      • 准备犯罪也是犯罪吗?
      • 犯罪未遂为什么是最重要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 不可能完成的犯罪还是犯罪吗?
    • (二)刑法是如何为犯罪人搭起一座回头金桥的?
      • 犯罪中止为什么可以免除处罚?
      • 自动性是成立犯罪中止最重要的条件吗?
      • 自动中止犯罪的标准是什么?
      • 哪些案件是自动中止犯罪?
    • (三)为什么站在路旁吹口哨也会构成盗窃罪?
      • 刑法为什么需要单独规定共同犯罪?
      •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共同犯罪人?
      • 共同犯罪需要什么样的主观心理?
      • 对共同犯罪人应当区别对待吗?
    • (四)自己没动手就不会成为主犯吗?
      • 共同犯罪中的实行人与参加人是怎么区分的?
      • 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与从犯是怎么区分的?
      • 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是怎么分类的?
      • 教唆犯是主犯还是从犯?
  • 五、刑罚基本知识
    • (一)为什么说刑罚是最严厉的否定性评价?
      • 取消当国家公务员的资格也是一种刑罚吗?
      • 我国刑法规定了哪些主刑和附加刑?
      • 刑事案件是否可以使用非刑罚处理方法来结案?
      • 纪律处分也是刑罚吗?
    • (二)死刑应当保留还是废除?
      • 严格限制死刑就是废除死刑吗?
      • 死刑缓期执行也是一种刑罚吗?
      • 我国已经开始废除死刑了吗?
      • 死刑到底应当保留还是废除?
    • (三)量刑是如何确定的?
      • 量刑需要遵循什么规矩?
      • 再次犯罪就是累犯吗?
      • 坦白就是自首吗?
      • 罪犯的什么表现能算立功?
    • (四)数罪并罚是刑罚简单的加减法吗?
      • 犯罪的个数怎么确定?
      • 几个罪的刑罚是否都应当执行?
      • 我国刑法如何进行数罪并罚?
      • “先并后减”和“先减后并”有什么区别?
    • (五)缓刑、减刑和假释能促进罪犯改造吗?
      • 被定罪判刑的罪犯是否必须马上入监服刑?
      • 减刑是由监狱决定还是法院决定的?
      • 假释和刑满释放有什么不同?
      • 对缓刑犯和假释犯还需要执行刑罚吗?
  • 六、分则基本知识
    • (一)怎样才能正确读懂刑法分则的规定?
      • 我国刑法的内容是如何编排的?
      • 罪名一共有几种?
      • 具体犯罪条文是如何规定的?
      • 如何正确理解刑法分则的条文?
    • (二)刑法会永远存在下去吗?
      • 刑法的条文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
      • 如何理解刑法的废除?
      • 为什么保障辩护权利的刑法理论更先进?
      • 中国刑法学能够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吗?
  • 七、国家安全知识
    • (一)窃取国家机密都是危害国家安全吗?
      • 什么是间谍罪?
      • 间谍罪犯有什么特点?
      • 什么行为不能按照间谍罪处理?
      • 对间谍罪如何惩罚?
    • (二)国防利益和军事利益是一回事吗?
      • 什么人才能成为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犯罪主体?
      • 在网上发布虚假敌情信息构成什么罪?
      • 军人丢失枪支就是犯罪吗?
      • 刑法是维护军队纪律的主要手段吗?
  • 八、公共安全知识
    • (一)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就不是危害公共安全吗?
      • 仅仅侵害一个人的犯罪是否可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
      • 造成严重后果就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吗?
      • 未成年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 放火罪和失火罪有什么区别?
    • (二)滥杀无辜为什么需要单独规定为犯罪?
      • 如何识别恐怖活动犯罪?
      • 单纯参加恐怖组织也是犯罪
      • 恐怖活动犯罪是否一定要实施暴力?
      • 我国是如何处理劫机犯罪的?
    • (三)醉酒驾车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罪吗?
      • 没有驾驶执照能够构成交通肇事罪吗?
      • 交通肇事后逃逸还是过失吗?
      • 严重后果是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必要条件吗?
      • 重大责任事故都只能出于过失吗?
  • 九、经济安全知识
    • (一)刑法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后盾法”吗?
      •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都是以牟利为目的吗?
      • 刑法如何对待“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能否只判处财产刑?
      • 如何正确看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违法问题?
    • (二)刑法为什么特别保护发票?
      • 发票为什么受刑法保护?
      • 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税收犯罪的构成吗?
      • 税收犯罪中有哪些常见的辩护理由?
      • 走私毒品为什么不是构成走私罪
    • (三)刑法如何保护作为市场主体的公司
      • 刑法保护所有的公司吗?
      • 刑法保护公司的所有活动吗?
      • 银行为什么需要受到刑法的特殊保护?
      • 如何看待公司犯罪的辩护理由?
    • (四)知识产权为什么需要刑法保护
      • 知识产权保护为什么很重要?
      • 我国刑法保护所有的商标吗?
      • 我国刑法保护所有的著作权吗?
      • 我国刑法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 十、人身安全知识
    • (一)刑法是怎样禁止杀人的?
      • 侵害“脑死亡”的人是故意杀人吗?
      • 盗窃窨井盖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吗?
      • 自我伤害一定不是犯罪吗?
      • 如何对故意杀人罪进行惩罚和辩护?
    • (二)刑法是如何保护妇女和家庭的?
      • 如何界定妇女不同意?
      • 妇女可以构成强奸罪的共犯吗?
      • 什么是拐卖妇女的行为?
      • 与有妇之夫结婚一定是重婚罪吗?
    • (三)刑法全面保护儿童免受不法侵害
      • 谁是我国《刑法》保护的儿童?
      • 女童的“同意”在刑法上为什么不能算数?
      • 遗弃婴儿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 参加盗窃集团的未成年人就是犯罪人吗?
  • 十一、财产安全知识
    • (一)哪一些是暴力侵犯财产的犯罪?
      • 抢赌场算抢劫吗?
      • 冷不防抢东西的算抢劫吗?
      • 抢劫又杀人的是一个罪还是两个罪?
      • 关于抢劫罪的刑事辩护问题
    • (二)哪一个是非暴力侵犯财产罪中最严重的犯罪?
      • 盗窃罪只能在没有人看到时实施吗?
      • 买的楼盘没涨价算诈骗吗?
      • 捡到东西不还也是犯罪吗?
      • 读书人偷书算偷吗?
  • 十二、秩序安全知识
    • (一)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在我国刑法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 警察需要刑法的特殊保护吗?
      • 包庇自己的儿子是犯罪吗?
      • 藐视法庭罪是怎么回事?
      • 吸毒一定不是犯罪吗?
    • (二)刑法是如何保护计算机和网络的?
      • 哪些计算机信息是想进去看一眼都构成犯罪的?
      • 信息有可能成为犯罪工具吗?
      • 违反网络管理义务都会构成犯罪吗?
      • 如何惩罚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
    • (三)刑法如何守护环境与公共卫生?
      • 乱扔垃圾是犯罪吗?
      • 海里的鱼为什么不能随便抓?
      • 向他人介绍治病偏方算非法行医吗?
      • 疫情期间不戴口罩出行会是犯罪吗?
  • 十三、公职安全知识
    • (一)什么是贪污犯罪?
      • 贪污犯是小偷和骗子吗?
      • 拒不交代赃款来源就定不了罪吗?
      • 国家工作人员盗窃国家财物一定是贪污罪吗?
    • (二)“人情往来”算贿赂犯罪吗?
      • 索取贿赂和收取贿赂有什么不同?
      • 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还能构成受贿罪吗?
      • 什么算贿赂?
      •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反腐败刑法
    • (三)安排不符合条件的亲友享受社保构成渎职罪吗?
      • 渎职罪只惩罚行政官员吗?
      • 泄露国家机密只能由故意构成吗?
      • 枉法仲裁也是渎职罪吗?
      • 哪些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构成渎职罪?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世说刑语——你不能不知道的刑法知识 - 王世洲》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