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一)基本实证结果
浏览
1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5-03-25 01:51:59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面
作者简介
2020—202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的新进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的新进展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研究的新进展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现实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五、数字经济相关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专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及世界意义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创新经济发展道路、丰富经济发展模式上,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一)“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力促进公平和效率协调发展
(三)中国特色扶贫机制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的脱贫工作提供借鉴方案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描绘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改革全球经济治理,建设更加繁荣的世界的美好蓝图
(一)中国特色“全球经济治理观”是缩小全球贫富差距的重要路径,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案,更是实现全人类合作共赢的重要理念
(二)“开放发展理念”是建设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推动世界各国形成共享、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一带一路”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现路径,协调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有利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新格局的形成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公有制与私有制、公平正义、国家与市场、经济与政治等根本性问题上,具有原创性和自主性的贡献,对世界经济的方向和未来世界的面貌提出科学预见
(一)多视角解读“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多元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实现国有资本有效利用
(三)“以人为本,按劳分配”推动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正义
(四)新发展理念针对我国发展难题,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色”之所在
一、历史背景特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二、发展历程特色:不同阶段的递进性演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萌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形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化与发展
三、理论基础特色:三个面向的理论给养
(一)理论基础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理论基础之二:中国传统文化
(三)理论基础之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精华
四、理论框架特色:逻辑自洽的闭环式完整体系
(一)逻辑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研究对象:中国独特的发展实践及其基本经验与客观规律
(三)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基本发展理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等
(四)逻辑终点:共同富裕与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本质特征特色:独特的国别性与民族性
参考文献
基于《资本论》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注解
一、问题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
三、中国化反贫困理论探索与实践需求
四、中国化反贫困长效机制构建路径
(一)把握贫困的动态变化,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识别机制
(二)把握贫困的深层原由,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动力机制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专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0年后我国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研究
一、相对贫困的内涵与特点
(一)相对贫困的内涵
(二)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
(三)相对贫困的特点
二、我国相对贫困的现状与当前扶贫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相对贫困的现状
(二)当前我国扶贫面临的问题
三、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机制构建
(一)关于相对贫困治理的新的分析框架
(二)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我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提出、测度与政策方向
一、从绝对贫困到中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一个基于学术史与减贫史的考察
(一)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
(二)多维相对贫困的提出与应用
(三)以“绝对贫困+多维贫困”为核心的中国贫困认定及减贫实践
二、中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含义与内容
三、中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测度
(一)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思路与方法
(二)数据、权重和指标解释
四、破解多维相对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政策方向
参考文献
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
(二)新中国成立70多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协调
2.区域间产业结构不协调
3.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
4.区域间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协调
四、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1.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2.促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推进区域分工与协作
3.完善利益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推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推进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均等化
参考文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脱贫:以共享发展看待贫困克服
一、扶贫脱贫理论政策与中国实践的历史演进
1.扶贫脱贫理论与政策的演进
2.中国扶贫脱贫实践的历史演进
二、以共享发展看待贫困克服的意义
1.共享发展解决了扶贫脱贫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
2.共享发展引导了扶贫脱贫的参与者转向
3.共享发展拓展了扶贫脱贫的路径选择
4.新时代以共享发展看待贫困克服:理论逻辑的重点
三、新时代以共享发展看待贫困克服:深化改革切入点
1.动力:以技术创新推动共享经济与扶贫脱贫
2.基础:以规模效应发挥城乡扶贫脱贫功能
3.根本:以公平正义实现超越收入的多维扶贫脱贫
参考文献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的百年实践:历程、特征与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的历史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的探索阶段(1921—1949年)
(二)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的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8年)
(三)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的初兴与规模发展阶段(1978—2001年)
(四)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的调整和提升阶段(2001—2012年)
(五)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二、中国共产党利用外资的特征分析
(一)利用外资的方式变化
(二)利用外资的空间布局变化
(三)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变化
三、建党百年来利用外资的启示
(一)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打造更便利的营商环境,夯实国内稳外资的支撑力
(二)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等地区,优化外资区域布局,缩小内循环区域差异性
(三)优化外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稳定性,畅通产业链内循环
(四)继续扩大开放吸收高质量外资,有助于融通内外市场,促进“双循环”畅通高效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变革的历史演进与实践逻辑
一、引言
二、建党百年来央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央地关系的初步探索(1921—1949年)
(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1949—1956年)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央地之间权力收放的循环(1956—1978年)
(四)改革开放后央地之间的分权化趋势(1978—2012年)
(五)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时期央地关系的深化完善(2012年至今)
三、建党百年来央地关系变革的实践逻辑
(一)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央地关系变革的实践起点
(二)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央地关系变革的实践原则
(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央地关系变革的实践目的
(四)推动政府权力配置体系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是央地关系变革的实践方向
参考文献
从人的发展视角透视中国共产党对劳动关系的百年治理及经验启示
一、引言
二、从人的发展阶段纵向回溯中国劳动关系治理的基本历程
(一)人的发展的前提建立(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动关系中剥削与对抗的矛盾终结
(二)人的发展的初步探索(1950—1977年):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关系对立同一性的调节方法探索
(三)人的发展的基础完善(1978—2011年):改革开放后劳动关系对立同一性的调节机制完善
(四)人的发展的全面迈进(2012年至今):新时代劳动关系同一性充分释放的条件构建
三、从人的发展内涵横向透视中国劳动关系治理的经验启示
(一)重视人的现实需要和利益关系是中国劳动关系治理的核心要旨
(二)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是中国劳动关系治理的关键前提
(三)释放人的个性和创新性是中国劳动关系治理的重要举措
(四)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和经济联系是中国劳动关系治理的更高赋能
四、结语
参考文献
专题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专题研究
欲速则不达:地方政府经济预期目标与绿色发展效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一)模型设定
(二)数据选取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分时域回归结果
(三)分区域回归结果
(四)内生性及稳健性讨论
五、机制分析
(一)理论分析
(二)实证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绿色发展视阈下自然灾害经济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家庭、政府多元均衡模型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将自然灾害作为外部冲击
(二)绿色发展视阈下将自然灾害作为内生变量
(三)文献述评
三、理论模型
(一)模型设计
(二)理论假设
四、实证研究
(一)计量模型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预处理
(三)基准回归模型实证结果
(四)引入绿色发展的一般回归模型实证结果
(五)添加绿色制度环境的回归模型实证结果
(六)绿色发展视阈下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检验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天人合一:早年灾害经历是否影响官员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偏好
一、引言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三年自然灾害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假说
(一)制度背景介绍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四、数据、变量与实证模型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二)计量模型设定
五、实证结果、异质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
(一)基本实证结果
(二)异质性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六、三年自然灾害经历影响地方主政官员自然灾害救助的作用渠道
七、总结
参考文献
专题五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改良问题研究
一、导论
二、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改良的指导思想与实践基础
1.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改良的指导思想
2.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改良的实践基础
三、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改良的发展脉络
1.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第一次改良
2.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3.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调整与巩固
四、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的改良成效分析
1.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改良的新发展
2.加拿大当代资本主义改良的新挑战
五、对当代加拿大资本主义改良实质的评析
1.当代资本主义改良是历史的进步
2.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
3.加拿大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六、启示
1.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参考文献
论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演变的动力学规律——基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分析
一、导论
二、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框架的重新梳理
三、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分析
四、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