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 于德志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Part 1 了解自我“心里难”的背后是个人多样化的需要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4-04-29 19:32:59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前言 唤醒生命的热情
  • Part 1 了解自我“心里难”的背后是个人多样化的需要
    • 01 倾听的核心并非语言
    • 02 感知自我,感知世界
      • 自我压制会导致感知能力弱化
      • 放纵欲望也会导致感知能力弱化
      • 感知能力弱化会伤害我们的生命
        • 第二重伤害:无谓的身心资源损耗与伤害
        • 第三重伤害:各种能力表现的全面下降
      • 自我觉察有助于重建感知能力
    • 03 追逐生命的安全与舒适
      • 不安是身心一体的过程
        • 不安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
      • 远离不安,重获平静,这是生命的核心需要
      • 生命的第一种冲突:感知自由与追逐安全
    • 04 构建并维护自我
      • 自我建构:诞生即与鲜活现实分裂
      • 自我意象:成熟的过程即自我封闭与内在冲突的过程
        • 5-7岁儿童的自我意象表达
        • 8-11岁儿童的自我意象表达
        • 12-14岁青少年的自我意象表达
        • 15-16岁青少年的自我意象表达
        • 17岁以上青少年的自我意象表达
      • 自我维护:意象将塑造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 维护自我意象的统一性
        • 维护自我意象的自由性
    • 05 生命的发展与价值
      • 人际互动是生命的渴望
      • 发展不是理智可选择的范畴
  • Part 2 了解痛苦“心里难”背后的统一
    • 01 心理痛苦的六种真相
      • 第一个核心真相: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第二个核心真相:在糟糕的感受中,我们没有有效行动和表现的能力
      • 第三个核心真相:每个人的行为,都面临着多种需要的牵引
      • 第四个核心真相:一切痛苦,皆源于注意力的转移
      • 第五个核心真相:思维,是制造分裂的诱因,而非解决问题的方案
      • 第六个核心真相:每个人的心理痛苦,都能通过一种行动一次性全部解决
    • 02 自由是个伪概念,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与感受较量,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感受的机制:身心一体,协作配合
        • 自我的分裂:感受从生命“保护者”变身“控制者”
        • 重建协作关系,终结感受对生命的控制
      • 思维融合,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高效主动:大脑的三大核心工作机制
        • “观察者I”运作的三大过程:描述现实、评判状况、做出命令
      • 身心资源稀缺,我们没有行动的自由
        • 第二个实验:关于自控力变化
        • 第三个实验:冰水实验
    • 03 无序的反应必然会加剧混乱和冲突
      • 反应并非行动,它是“离苦得乐”模式的结果
      • 自我分析不是成长必需的路径
      • 自我压迫:浪费身心资源,加剧内在痛苦
      • 自我放纵:只会带来片刻的欢愉或解脱
        • 执着
      • 自我免责:只会引发更多的冲突
      • 无序反应的结果:持续的挫折与习得性无助
    • 04 “心里难”背后潜藏着个人需要的失衡
      • 生理需要
      • 游戏需要
      • 需要间的冲突会引发持续的不安
    • 05 一切心理痛苦,皆源于注意力的转移
      • 现实世界与思维世界
      • 现实痛苦与心理痛苦
        • 第二个:自我评判
      • 愉悦或不安,注意力灵活性才是核心
    • 06 心理世界,思维的实质就是二元冲突
      • 思维的衡量、比较会引发二元冲突
      • 思维会制造偏见
      • 思维会导致无谓的战斗
    • 07 心理痛苦的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 心理痛苦的机制
        • 心理痛苦的源起与发展
        • 心理痛苦的终结
      • 一切心理痛苦,都建立于同一个过程
        • 愤怒
  • Part 3 有效行动 走出“心里难”需要直
    • 01 人类对自由行动的探索
    • 02 自由之路:生活的冥想
      • “观察者I”何时会消失
      • 生活的冥想练习
        • 进阶练习之静坐不动观察
    • 03 实践应用之生活的冥想
      • 可应用的技术
        • 自动且失控的思维:思维刹车
        • 无意识的反应动作:自我叫停
      • 实践的过程示例
      • 生活的冥想的三种境界
        • 境界二:觉察+不带任何意图的觉察
        • 境界三:觉察+洞悉心理痛苦的本质+拥抱痛苦体验并热情地生活
      • 实践的社会应用
        • 研究二:斯坦福监狱实验—当行为被规则控制并扭曲时
  • Part 4 实践检验 借用生活的冥想走向重生
    • 4月17日-4月23日寻根:在痛苦中开始自救
      • 4月20日:思维观察中的领悟与收获
      • 4月21日:完全沉浸于痛苦体验而毫不自知
      • 4月22日:在持续的伪装与控制中走向崩溃
      • 4月23日:被痛苦短暂掌控,想要结束一切
    • 4月27日-5月25日沉浸:在崩溃中体验收获与希望
      • 5月11日:再次关注发展的困惑
      • 5月19日:生活初现曙光
      • 5月21日:与思维的距离进一步拉开
      • 5月22日:开始聚焦于现实生活
      • 5月23日:生活再次被痛苦掌控
      • 5月24日:改变被妈妈认可
      • 5月25日:新的领悟
    • 5月26日-6月1日自愈:开始将冥想融入日常生活
      • 5月27日:在生活中冥想
      • 5月28日:生活的冥想开始触及倦怠与无力
      • 5月29日:在如实的生活中,改变正悄然发生
      • 5月30日:现实世界中会有挑战,但没有心理痛苦
      • 5月31日:内耗减少后社交需要自然浮现
      • 6月1日:社交能力与内心的安定感成为新的注意焦点
    • 6月2日-6月10日重生:生命逐渐展开,走向独立与绽放
      • 6月4日:独处与直面挑战的能力出现
      • 6月5日:美的需要出现,生命的翅膀重新开启
      • 6月6日:行走在现实世界,阳光开始照耀生活
      • 6月7日:在生活的冥想中,多年的创伤不再无法承受
      • 6月8日:“父亲”一词所附带的伤害悄然减少
      • 6月9日:独立的能力开始出现
      • 6月10日:生命在脆弱中走向独立与绽放
    • 过去不是问题的核心,此时此刻的行为才是
  • 后记 愿所有人都能走向真实与自由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如何应对心里的难 - 于德志》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