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影评与剧论-夏衍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权势与荣誉》的叙述法及其他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2-20 19:34:10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目录
  • 扉页
  • 版权页
  • 前言
  • 在《春蚕》座谈会上的发言
  • “告诉你吧”——所谓软性电影的正体
  • 电影批评的机能——电影批评夜谈之一
  • 影评人、剧作者与观众——电影批评夜谈之二
  • 《火山情血》评
  • 《生路》述评
  • 《城市之夜》评
  • 柏勃斯德之巨作《吉诃德先生》
  • 《凌霄壮志》赘言——我以为值得很高的评价
  • 《妒花风雨》评——被歪曲了的《珍妮之一生》
  • 《权势与荣誉》的叙述法及其他
  • 故事连累了导演的一个实证——写在《斗牛艳事》观后
  • 凯塞琳女皇的时代——所谓“女皇剧”的本质及其他
  • 辣的材料与甜的烹调——《凄红惨绿》的原作影片
  • 在《十字街头》座谈会上的发言
  • 从冬到春的戏剧
  • 对于春季联合公演的一些杂感
  • 库里琴如此说
  • 一封给日本友人的信
  • 论上海现阶段的剧运——复于伶
  • 论剧本荒——在“香港青年戏剧协会”讲
  • 给战地戏剧工作者的一封信
  • 谈真
  • 作剧偶谈——在广西省立艺术馆的讲话
  • 于伶小论
  • 演员与语言——演剧杂感
  • 关心的,熟悉的——给某杂志编者的信
  • 论正规化——现阶段剧运答客问
  • 论“戏德”
  • 谈小丑
  • 人、演员、剧团
  • 从迷雾中看一面镜子——几个现代剧中所反映的妇女问题
  • 戏剧与人生——答一个不相识的朋友
  • 戏剧到农民大众中去——戏剧节答一个朋友的信
  • 历史剧所感
  • 剧作上的几个问题
  • “八年的苦白吃了吗?”——致东山及诸友
  • 在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论《十五贯》的改编
  • 几个比喻和联想
  • 难忘的1930年——艺术剧社与剧联成立前后
  • 杂谈改编
  •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 谈《林家铺子》的改编
  • 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
  • 关汉卿不朽
  • 在1959年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的讲话
  • 漫谈改编
  • 题材·主题
  • 在1961年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 塑造性格与历史真实——和《鲁迅传》摄制组的几次谈话
  • 从点戏说起
  • 也谈戏剧语言
  • 历史剧的题材
  • 生活·题材·创作——和几位青年剧作家的谈话
  • 对改编问题答客问——在改编训练班的讲话
  • 周总理对演剧队的关怀——关于演剧队的一些史实
  • 从广州会议谈起——在全国戏剧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祝《电影艺术》复刊并从中国电影的过去展望将来
  • 我的期望——在中国剧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给一位青年作者的信
  • 在1979年电影导演会议上的讲话
  • 重读《创新独白》——悼念瞿白音同志逝世一周年
  • 关于文艺创作的几次谈话
  • 答《戏文》编者问
  • 为提高影片质量而奋斗——在电影局召开的创作人员影片观摩学习会上的讲话
  • 在“新中国三十五周年电影回顾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电影卷》序
  • 在全国话剧文学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 培养一支过硬的电影编剧队伍——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座谈会上的讲话
  • 纪念艺术大师欧阳予倩百岁诞辰
  • 他爱人民,人民也爱他的艺术——写在梅兰芳诞辰九十五周年之际
  • 《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略》代序
  •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导言
  • 《大江东去——沈祖安人物论集》序
  • 夏衍年表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影评与剧论-夏衍》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