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梁其姿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附录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2-28 16:13:14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自序
  • 导言
    • 一、研究的角度
    • 二、要探讨的问题
    • 三、其他值得注意的相关历史现象
    • 四、中国与江南社会
    • 五、所用资料
  • 第一章 明末以前的慈善——观念与制度变化
    • 一、古代的贫穷观念
    • 二、身份等级与经济地位的关系
    • 三、小结:社会文化身份与经济地位关系的暧昧性
    • 四、慈善组织的历史
  • 第二章 明末清初民间慈善组织的兴起
    • 一、明末善会的兴起
    • 二、善会兴起的原因
    • 三、明末清初“善人”的背景及活动
  • 第三章 慈善组织的制度化(1655—1724)
    • 一、明清慈善组织的过渡——扬州育婴社的例子
    • 二、清初慈善机构的发展及制度化
    • 三、清初期善堂的理想
    • 四、“妇女慈仁”之政:中央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态度
  • 第四章 慈善机构的“官僚化”(1724—1796)
    • 一、官方的积极介入
    • 二、新的同善会——与明末截然相异的意识形态
    • 三、官僚与地方慈善家的关系
    • 四、小结
  • 第五章 乾隆中期以来慈善机构的“儒生化”——惜字会与清节堂的例子
    • 一、惜字会
    • 二、清节堂
    • 三、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嘉庆以来慈善组织与小社区的发展
    • 一、配合家庭制度的保婴会
    • 二、施棺及综合性善堂的发展
  • 结论
    • 一、慈善组织是“福利国家”的前身吗?
    • 二、慈善组织的领导层与意识形态的变化:“儒生化”的发展
    • 三、公共范围与公民社会的争论
  • 附录
    • 附表一 育婴堂
    • 附表二 清节类善堂
    • 附表三 施棺类善堂
    • 附表四 综合性善堂
    • 附表五 方志
  • 参考书目
  • 著作目录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梁其姿》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