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公有资本的本质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二、个人所有制与社会所有制是公有制本质的二重形态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1-25 04:48:51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出版说明
  • 序言
  • 导论
    • 二、创新面临的严峻挑战——公有资本内含的矛盾
    • 三、创新需要确立原则和方向——解决公有资本内在矛盾的正确思路
    • 四、理论创新与理解创新的基础——《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二重性的理论
    • 五、本书的逻辑体系与结构
  • 第一章 马克思的二重分析方法——资本二重性的方法论基础
    • 第一节 世界的二重性与分析世界的二重方法
      • 二、唯物辩证法对客观世界二重性的关注
      • 三、马克思对二重分析方法的贡献
    • 第二节 社会的二重性与观察社会的二重方法
      • 二、社会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
      • 三、社会关系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 四、社会结构与其制度安排的二重性
    • 第三节 经济活动的二重性
      • 二、经济活动具有二重性是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
      • 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的枢纽
      • 四、经济活动社会形式的二重性
    • 第四节 生产方式及其构成要素的二重性
      •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自都具有二重性
      • 三、生产方式的二重性
    • 第五节 对本章的概括及对第二章的提示
  • 第二章 马克思的资本二重性理论——重新理解《资本论》
    • 第一节 资本生产方式的二重性
      • 二、资本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社会生产力,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自然生产力
      • 三、资本增殖既需要制度基础的不断变革,也需要技术基础的不断变革
      • 四、对资本生产方式的初步总结
    • 第二节 资本运营方式的二重性
      • 二、产业资本的运营是物质技术体系与价值运行系统的二重运动
      • 三、商业经营资本与货币经营资本的运营是商业资本运营的二重方式
      • 四、权益资本的运营与职能资本的运营是信用资本运营的二重方式
      • 五、资本运营活动监控方式的二重性
    • 第三节 资本分配与占有方式的二重性
      • 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与效率优先获取超额利润的分配原则
      • 三、资本权能结构的变迁与资本分配体系的变革
      • 四、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
      • 五、重新理解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辨析“三位一体”方式的二重性
    • 第四节 对本章的概括以及对第三章的提示
  • 第三章 资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二重作用——重新认识资本的积极作用
    • 第一节 资本一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生产
      • 二、市民等级的经济活动对封建经济的二重瓦解
      • 三、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暴力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诞生的助产婆
    • 第二节 产业资本支配社会生产,必将导致
      • 二、资本的产业革命与生产方式技术基础的彻底变革
      • 三、资本运营方式的创新内含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之中
      • 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革命的必然结果
    • 第三节 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资本才能动作起来
      •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革命引致了经济结构的变迁
      • 三、20世纪中叶高新科技的发展与高新科技产业的产生
      • 四、20世纪末叶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市场创新和资本创新
    • 第四节 对本章的总结及对下一章的提示
  • 第四章 对孕育社会主义公有资本的经济形态的理论探讨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历史前提的特色
      • 二、有中国特色的封建政治制度对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经济的超强保护
      • 三、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排除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
      • 四、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发展逻辑的必然
    • 第二节 在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所在
      •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贫穷与落后羁绊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体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二重形态的理论探索
      • 二、列宁、斯大林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 三、南联盟最早提出《公有制在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矛盾》问题
      • 四、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
      • 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与确定改革开放的总政策
      • 三、实事求是的时空定位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清醒判断
      • 四、英明睿智的历史选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果敢决定
    • 第五节 对本章的概括及对第五章的提示
  • 第五章 公有资本是决定市场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柱石
    •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主体的一般关系
      • 二、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不能以物质形态的国有资产为主体
      •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借助资本发展公有制经济
    •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与公有制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
      • 二、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显现的问题
      • 三、公有制经济的内在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途径
      • 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的经济关系
    • 第三节 公有制经济本质形态的二重性与现象形态的多样性
      • 二、个人所有制与社会所有制是公有制本质的二重形态
      •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产生公有制的现实基础
      • 四、股份制经济与重建个人所有制
      • 五、公有制经济的制度安排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
    • 第四节 公有资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
      • 二、“一国两制”的自然科学基础与邓小平的思想创新
      • 三、公有资本创新的内在依据与外在条件
      • 四、“四个坚持”与“三个代表”在公有资本发展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第五节 对本章的总结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公有资本的本质》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