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大家小书:大中国古典·诗词集萃千万册销量,你的常备诗词宝典!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南宋词境浅说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1-24 22:53:52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好诗不厌百回读
    • 日月不息 师表常尊
    • 自序
    • 诗经·汉广
    • 冉冉孤生竹
    • 迢迢牵牛星
    •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 龟虽寿
    • 代出自蓟北门行
    • 西洲曲
    • 野望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登幽州台歌
    • 咏柳
    • 春江花月夜
    • 次北固山下
    • 听蜀僧濬弹琴
    • 峨眉山月歌
    • 早发白帝城
    • 月下独酌
    •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 登金陵凤凰台
    • 春夜洛城闻笛
    • 又呈吴郎
    • 塞下曲
    • 卖炭翁
    • 琵琶行
    • 石头城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李凭箜篌引
    • 老夫采玉歌
    • 梦天
    • 秋夕
    • 锦瑟
    • 菩萨蛮
    • 菩萨蛮
    • 待月台
    •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 水调歌头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禾熟
    • 夜坐
    • 瑞龙吟·春词
    • 兰陵王·柳
    • 六丑·蔷薇谢后作
    • 玉楼春
    • 鹧鸪天
    • 念奴娇·过洞庭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暗香
    • 疏影
    • 寄生草·劝饮
    • 天净沙·秋思
    • 台城路·塞外七夕
    • 附一:《岳阳楼记》赏析
    • 附二: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 附三:阅读古典诗词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闲坐说诗经
    • 重温晤对,唤回已逝的流光
    • 主编的话
    • 风雅颂
    • 最早的情诗
    • 望远登高两地相思
    • 《诗经》中的人面桃花
    • 车前子的故事
    • 汉水上的游女
    • 战乱之中夫妻重逢
    • 树木犹为人爱惜
    • 一件婚姻官司
    • 猎人和情人
    • 弃妇与怨女
    • 七子之歌
    • 谷风飒飒
    • 静女之谜
    • 上梁不正
    • 中冓之羞
    • 女子有才又有德
    • 女性美之歌
    • 《谷风》的姊妹篇
    • 闺思成病
    • 褒姒的神奇来历
    • 伤心岂独息夫人
    • 破落户与流浪汉
    • 仲子要跳墙
    • 打猎与钓鱼
    • 执袂与褰裳
    • 有女同车
    • 双洎河边赠芍药
    • 司晨君之恨
    • 黄河流域的情歌
    • 登堂入室
    • 齐鲁的宫闱丑行
    • 劳心的价值
    • 硕鼠猖獗
    • 及时行乐与居安思危
    • 三星在户之夜
    • 生离死别
    • 早期的秦国君臣
    • 人面不知何处去
    • 三良之死
    • 申包胥哭秦庭
    • 国小情歌多
    • 有女采桑
    • 多夫的夏姬
    • 服饰的历史特色
    • 官多于民
    • 周朝的创业诗
    • 女心为何伤悲
    • 周公恐惧流言日
    • 棠棣花开
    • 杨柳依依与萧萧马鸣
    • 哀鸿与黄鸟
    • 赫赫的尹太师
    • 天人大变
    • 从《蓼莪》谈到孝道
    • 瓜瓞绵绵
    • 周朝始祖的出生
    • 承前启后的公刘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舒芜说诗
    • 素心人可共晨夕之乐
    • 迎向阔大和永恒
    • 行旅诗人孟浩然
    • 王维散论
    • 日光下的诗人
    • 李白诗中的白日光辉
    • 瀑布·银河·画幅
    • 高适与岑参
    • 谈《秋兴八首》
    • 猛禽鸷鸟
    • 论韩愈诗
    • 细读元稹《行宫》
    • 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
    • 读郑嵎《津阳门诗》
    • 谈《唐诗三百首》
    • 帝里皇都和山川郊野
    • 由动物装饰到植物装饰
    • 隔篱娇语
    • 名句的后来居上
    • 扁舟·轮舶·宇宙飞船
    • 李清照的“扮演”
    • 何用嫁英雄
    • 花下一低头
    • 彻底悲观的《人间词》
    • 读诗小记
    • 勘诗小记
    • 勘诗续记
  • 唐人绝句启蒙
    • 亲切的启蒙
    • 开场白
    • 王绩 (585—644)[1]
    • 卢照邻 (637?—689?)
    • 骆宾王 (640?—684)
    • 李峤 (644—713)
    • 杜审言 (645?—708?)
    • 王勃 (约650—675?)
    • 杨炯 (650—695?)
    • 韦承庆 (约651—706)
    • 宋之问 (656?—712)
    • 郭震 (656—713)
    • 贺知章 (659—744)
    • 张纮 (生卒年代不详)
    • 张说 (667—730)
    • 张九龄 (673—740)
    • 王之涣 (688—742)
    • 孟浩然 (689—740)
    • 王昌龄 (698—755?)
    • 祖咏 (699—746?)
    • 张旭 (生卒年代不详)
    • 王翰 (生卒年代不详)
    • 崔国辅 (生卒年代不详)
    • 王维 (701—761)
    • 李白 (701—762)
    • 高适 (704?—765)
    • 崔颢 (704?—754)
    • 储光羲 (707—760)
    • 刘长卿 (709—786?)
    • 杜甫 (712—770)
    • 景云 (生卒年代不详)
    • 岑参 (715—770)
    • 裴迪 (716—?)
    • 贾至 (718—772)
    • 张谓 (生卒年代不详)
    • 元结 (719—772)
    • 钱起 (722—780)
    • 张继 (?—约780)
    • 皇甫冉 (716?—770)
    • 严武 (726—765)
    • 金昌绪 (生卒年代不详)
    • 刘方平 (约公元742年前后)
    • 司空曙 (720?—794?)
    • 张潮 (生卒年代不详)
    • 顾况 (725?—806)
    • 李涉 (生卒年代不详)
    • 韩翃 (生卒年代不详)
    • 郎士元 (727—780?)
    • 李端 (732—792)
    • 李冶 (?—784)
    • 柳中庸 (生卒年代不详)
    • 戎昱 (735—790)
    • 韦应物 (737—792)
    • 于鹄 (745—787?)
    • 卢纶 (748—800?)
    • 李益 (748—827)
    • 刘商 (生卒年代不详)
    • 武元衡 (758—815)
    • 权德舆 (759—818)
    • 羊士谔 (生卒年代不详)
    • 孟郊 (751—814)
    • 李约 (751—810?)
    • 晁采 (生卒年代不详)
    • 陈羽 (753—?)
    • 王涯 (765?—835)
    • 杨巨源 (生卒年代不详)
    • 令狐楚 (766—837)
    • 韩愈 (768—824)
    • 张仲素 (769—819)
    • 张籍 (768?—830?)
    • 王建 (768?—830?)
    • 胡令能 (生卒年代不详)
    • 刘禹锡 (772—842)
    • 崔护 (生卒年代不详)
    • 白居易 (772—846)
    • 薛涛 (785?—832)
    • 李绅 (772—846)
    • 吕温 (772—811)
    • 柳宗元 (773—819)
    • 元稹 (779—832)
    • 贾岛 (779—843)
    • 杨敬之 (生卒年代不详)
    • 项斯 (生卒年代不详)
    • 刘采春 (生卒年代不详)
    • 李贺 (790—816)
    • 卢仝 (795?—835)
    • 刘叉 (生卒年代不详)
    • 施肩吾 (生卒年代不详)
    • 张祜 (?—859)
    • 朱庆馀 (生卒年代不详)
    • 陈去疾 (生卒年代不详)
    • 崔郊 (生卒年代不详)
    • 徐凝 (生卒年代不详)
    • 雍裕之 (生卒年代不详)
    • 杜牧 (803—852)
    • 杨忆 (生卒年代不详)
    • 唐温如 (生卒年代不详)
    • 方干 (809?—873?)
    • 雍陶 (805—?)
    • 李商隐 (812?—858)
    • 温庭筠 (约812—866)
    • 李群玉 (813?—860?)
    • 皮日休 (834—883)
    • 赵嘏 (生卒年代不详)
    • 皇甫松 (生卒年代不详)
    • 陈陶 (生卒年代不详)
    • 刘驾 (生卒年代不详)
    • 曹邺 (816?—875?)
    • 来鹄 (生卒年代不详)
    • 高骈 (821—887)
    • 曹松 (生卒年代不详)
    • 罗邺 (816?—?)
    • 贯休 (832—912)
    • 罗隐 (833—909)
    • 陆龟蒙 (?—881?)
    • 韦庄 (836—910)
    • 司空图 (837—908)
    • 聂夷中 (837—884?)
    • 汪遵 (生卒年代不详)
    • 张乔 (生卒年代不详)
    • 黄巢 (?—884)
    • 郑谷 (生卒年代不详)
    • 韩氏 (生卒年代不详)
    • 韩偓 (842—923)
    • 杜荀鹤 (846—904)
    • 崔道融 (生卒年代不详)
    • 王驾 (生卒年代不详)
    • 陈玉兰 (生卒年代不详)
    • 钱珝 (生卒年代不详)
    • 孙光宪 (900?—968)
    • 吴融 (生卒年代不详)
    • 张泌 (生卒年代不详)
    • 朱绛 (生卒年代不详)
    • 处默 (生卒年代不详)
    • 太上隐者 (生卒年代不详)
    • 李九龄 (生卒年代不详)
    • 良乂 (生卒年代不详)
    • 杜秋娘 (生卒年代不详)
    • 周 (生卒年代不详)
    • 捧剑仆
    • 无名氏
    • 无名氏
    • 无名氏
    • 无名氏
    • 结束语
  • 词学十讲
    • 待漏传衣意未迟
    • 第一讲 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 第二讲 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
    • 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
    • 第四讲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 第五讲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 第六讲 论对偶
    • 第七讲 论结构
    • 第八讲 论四声阴阳
    • 第九讲 论比兴
    • 第十讲 论欣赏和创作
    • 附录一 四声的辨别和练习
    • 附录二 谈谈词的艺术特征
    • 附录三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 唐宋词欣赏
    • 序 言
    • 夏承焘先生说词
    • 前言
    • 词的形式
    • 长短句
    • 盛唐时代民间流行的曲子词
    • 敦煌曲子词
    • 中唐时代的文人词
    • 花间词体
    • 不同风格的温(庭筠)、韦(庄)词
    • 温庭筠的《菩萨蛮》
    • 论韦庄词
    • 南唐词
    • 冯延巳和欧阳修
    • 范仲淹的边塞词
    • 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的悼亡词
    •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 周邦彦的《满庭芳》
    •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
    •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 陆游的《鹊桥仙》
    • 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肝肠似火 色貌如花
    •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辛弃疾的《丑奴儿》
    • 辛弃疾的《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的农村词
    •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
    •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刘克庄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 谈有寄托的咏物词
    • 填词怎样选调
    • 词调与声情
    • 词的转韵
    • 词的分片
    • 宋词用典举例
    • 说小令的结句
  • 唐五代词境浅说
    • 俞陛云释词“义”和“趣”
    • 唐词选释 六十首
    • 五代词选释 一百八十三首
  • 诗境浅说
    • 前言
    • 序
    • 诗境浅说甲编
    • 诗境浅说乙编
    • 诗境浅说丙编
    • 诗境浅说丁编
    • 诗境浅说续编一
    • 诗境浅说续编二
  • 诗论
    • 弥足珍贵的美学探索
    • 抗战版序
    • 增订版序
    • 第一章 诗的起源
    • 第二章 诗与谐隐
    •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 第五章 诗与散文
    •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 第十三章 陶渊明
    •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 后记
  • 唐诗杂论
    • 扉页
    • 目录
    • 类书与诗
    • 宫体诗的自赎
    • 四杰
    • 陈子昂
    • 孟浩然
    • 英译李太白诗
    • 杜甫
    • 贾岛
    • 诗的唐朝
    • 唐诗要略
    • 附 闻一多诗论四篇
  • 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 扉页
    • 目录
    • 第一编 体制源流
    • 第二编 作家评析
    • 第三编 作品讲解
    • 后记
  • 词曲概论
    • 扉页
    • 目录
    • 上编 论源流
    • 下编 论法式
  • 唐宋词启蒙
    • 扉页
    • 目录
    • 开场白
    • 唐五代词
    • 宋词
  • 北宋词境浅说
    • 扉页
    • 目录
    • 陈亚 一首
    • 柳永 八首
    • 张先 七首
    • 晏殊 十首
    • 欧阳修 十六首
    • 晏几道 三十一首
    • 王观 四首
    • 张舜民 一首
    • 苏轼 三十六首
    • 李之仪 一首
    • 孔平仲 一首
    • 张景修 一首
    • 黄庭坚 七首
    • 郑仅 一首
    • 李元膺 一首
    • 秦观 二十五首
    • 米芾 一首
    • 赵令畤 三首
    • 贺铸 四十二首
    • 僧仲殊 一首
    • 周邦彦 六十五首
    • 司 一首
    • 秦湛 一首
    • 王安中 二首
    • 叶梦得 四首
    • 汪藻 一首
    • 曹组 一首
    • 蒋元龙 一首
    • 程过 一首
    • 房舜卿 一首
    • 李玉 一首
    • 杨无咎 一首
  • 南宋词境浅说
    • 扉页
    • 目录
    • 曾觌 五首
    • 陆游 二十一首
    • 范成大 六首
    • 赵长卿 五首
    • 辛弃疾 三十一首
    • 连久道 一首
    • 刘过 十首
    • 姜夔 二十二首
    • 戴复古 一首
    • 史达祖 三十首
    • 高观国 十六首
    • 林正大 一首
    • 岳珂 二首
    • 严仁 八首
    • 严参 一首
    • 刘克庄 九首
    • 郑觉斋 一首
    • 宋自逊 一首
    • 刘子寰 一首
    • 李昴英 一首
    • 吴文英 五十四首
    • 施枢 一首
    • 储泳 一首
    • 李彭老 五首
    • 李演 一首
    • 何梦桂 二首
    • 王月山 一首
    • 刘辰翁 二首
    • 周密 三十二首
    • 王沂孙 三十六首
    • 王易简 七首
    • 唐艺孙 二首
    • 吕同老 三首
    • 张炎 六十首
    • 王炎午 一首
    • 胡浩然 一首
  • 唐诗纵横谈
    • 扉页
    • 目录
    • 上编 唐诗文献综述
    • 下编 唐诗发展历程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大家小书:大中国古典·诗词集萃千万册销量,你的常备诗词宝典!》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