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新现实主义”和文艺界的“华东系统”——1950—1951年间的《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5-03-24 23:33:45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序
  • 前言 当代文学报刊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 第1章 《文艺生活》(1950.1—1950.6)
  • 《文艺生活》的复刊、新生与停刊
  • 第2章 《小说》月刊(1948.7—1952.1)
  • 《小说》月刊的复刊、停刊及其他
  • 第3章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1949.3—)
  • “老解放区文艺”的新风格——兼议布衣孙犁的办刊之道
  • 第4章 《文艺报》(1949.10—1966.5)
  • “有力”人物的“争夺战”——《文艺报》人事纠葛及编辑理念之演变
  • “新英雄人物讨论”的前前后后——《文艺报》与当代文学“竞争的信息”
  • “新的人民的文艺”意味着什么?——《文艺报》与当代文学的形成
  • 第5章 《大众诗歌》(1950.1—1950.12)
  • 同人刊物的大众化转换——从《诗号角》到《大众诗歌》
  • 第6章 《说说唱唱》(1950.1—1955.3)
  • 赵树理与《说说唱唱》杂志的始终——兼谈旧文艺现代化的途径与可能
  • 王亚平与《说说唱唱》的改版及停刊
  • 第7章 《文艺》月刊(1950.1—1951.12)
  • “列宁的文艺原则”是否可以“坚持”?——南京《文艺》月刊的创刊与停刊
  • 第8章 《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1950.2—1951.11)
  • “新现实主义”和文艺界的“华东系统”——1950—1951年间的《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
  • “文学评论”双周刊与《文艺报》的是是非非
  • 第9章 《新观察》(1950.7—1960.7)
  • 一份杂志和一种文体——《新观察》与“杂文的复活”
  • 第10章 《文艺月报》(1953.1—1959.10)
  • 胡风派与《文艺月报》的始终
  • 《文艺月报》的内部问题及其停刊
  • 第11章 《文艺学习》(1954.3—1957.12)
  • 塑造“人民”的可能与限度——论《文艺学习》与当代文学读者的复杂关系
  • 第12章 《光明日报》“文艺生活”周刊(1954.4—1957.4)
  • 召唤知识分子的文学空间——“文艺生活”周刊与当代文学的版图重构
  • 重建文学批评的美学分析
  • “文艺生活”周刊的新诗、旧诗论辩
  • 第13章 《文汇报》“笔会”副刊(1956.10.1—)
  • “盛世遗民”与文人文章
  • 文学的“对台戏”如何开唱?——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文艺批评
  • “笔会”副刊的“杂文复兴”论争
  • 第14章 《诗刊》(1957.1—1964.12)
  • 臧克家与《诗刊》的“同人刊物”问题
  • 《诗刊》与新诗“传统”的重塑
  • 第15章 《星星》(1957.1—1960.10)
  • “《星星》诗案”与《星星》诗刊
  • 从“诗歌下放”到“新诗的道路”——《星星》诗刊1958—1959年的新诗大辩论
  • 第16章 《收获》(1957.7—1960.10,1964.1—1966.5)
  • “同人刊物”是怎样生存的——论《收获》杂志之于当代文学的启示价值
  • 第17章 《朝霞》(1974.1—1976.9)
  • 《朝霞》与上海市委写作组关系考
  • 怎样克服“无产阶级文艺”的焦虑?——《朝霞》杂志与社会主义文学的危机应对
  • 结论 文学报刊与当代文学之关系
  • 当代文学报刊的“四重面孔”
  • 报刊体制与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展开
  • 参考文献
  • 注释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