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碳中和与中国未来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三、碳中和与大国博弈新规则:基于金融与贸易视角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5-03-25 02:00:24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推荐语
  • 绪论 碳中和
  • 第一篇 理论延续
  • Chapter 1 碳中和理论溯源与国际现状:从问世到深化
  • 一、碳中和问世与在中国的深化进程
  • 二、碳中和与全球形势的演变
  • Chapter 2 碳中和与大国博弈:气候治理下的全球规则重塑
  • 一、碳中和与三大革命
  • 二、碳中和:一场气候治理引发的全球新共识
  • 三、碳中和与大国博弈新规则:基于金融与贸易视角
  • 四、大国博弈带来的国际竞争矛盾与不确定性
  • 第二篇 政策转变
  • Chapter 3 碳中和下的政策转型:顶层设计、行业布局、地方推进
  • 一、碳中和纳入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的新起点
  • 二、各部委积极响应并相继出台碳中和重点政策
  • 三、各省市积极布局“十四五”地方双碳规划
  • 四、重点排放行业加快制定绿色转型与低碳减排路径
  • 五、各类研究机构广泛开展碳中和理论与实践探索
  • Chapter 4 碳中和与金融业的绿色升级
  • 一、金融资源将逐渐向绿色领域倾斜
  • 二、碳中和:绿色金融面临转型新时期
  • 三、绿色金融未来中长期发展与展望
  • 四、碳中和元年,金融需要绿色大升级
  • Chapter 5 “隐含碳”与碳核算
  • 一、省级碳排放核算的差异化分类
  • 二、全球碳排放责任核算:谁生产,谁负责
  • 三、生产者原则下,国际碳排放责任驱动模式如何缔造新的竞争法则
  • Chapter 6 环境信息披露与金融机构的绿色评估
  • 一、金融机构开展环境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二、绿色金融视角下环境评价的重点与难点
  • 三、含碳环评体系对我国金融业的重要机遇
  • Chapter 7 碳市场与中国碳金融创新
  • 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现状、潜力与不足
  • 二、开展碳市场金融服务的必要性
  • 三、碳金融体系新阶段的创新方式探索
  • 四、中国碳市场的未来:一场碳金融革命
  • 第三篇 大国战略
  • Chapter 8 碳中和
  • 一、碳中和,全球新博弈刚刚开始
  • 二、气候峰会后的中美气候博弈
  • Chapter 9 警惕碳中和成为美国遏华新工具
  • 一、以碳中和为核心的新国际博弈已白热化
  • 二、四种气候博弈的形式与手段
  • 三、中国应积极争取碳中和国际话语权
  • Chapter 10 欧盟碳关税带来的绿色挑战与中国应对
  • 一、欧盟加大绿色低碳投入以重振气候影响力
  • 二、欧盟启动碳关税的目的与影响
  • 三、中国应对碳关税的战略举措
  • 四、碳关税背景下中国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 Chapter 11 面向东盟的绿色金融对外合作:广西机遇
  • 一、碳中和进程下,中国应推动与东盟的绿色金融合作
  • 二、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基础分析
  • 三、“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机遇
  • 四、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
  • 五、中国与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的推进路径
  • Chapter 12 COP26谈判与中国未来的气候治理展望
  • 一、COP大会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历史背景
  • 二、COP26进展与成果:全球碳市场的历史性突破
  • 三、从气候大会看国际减排格局变化趋势
  • 四、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方向
  • 第四篇 未来发展
  • Chapter 13 碳中和对中国的价值、意义与机遇
  • 一、中国视角下碳中和的长远价值
  • 二、碳中和格局下的中国未来:启示与对策
  • 三、碳中和:中国的战略新起点
  • Chapter 14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契机、困境与出路
  • 一、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契机
  • 二、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困境
  • 三、世界各国绿色复苏政策及其启示
  • 四、中国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举措
  • 五、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政策建议
  • Chapter 15 防范运动式“减碳”:来自欧美的经验教训
  • 一、运动式“减碳”为何出现
  • 二、欧美运动式“减碳”的经验教训
  • 三、运动式“减碳”已在我国初露苗头
  • 四、防范运动式“减碳”,需发挥政策与市场作用
  • 五、防范运动式“减碳”,离不开数字化
  • Chapter 16 碳中和区域协作下的碳减排与经济发展
  • 一、北京应发挥其首都区位优势,建立京津冀减排长效机制
  • 二、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实现碳中和
  • 三、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绿色转型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碳中和与中国未来》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