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政策性保险减贫理论与实践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二)农村保险相关主体博弈分析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5-03-25 01:57:12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减贫效应研究
  • 二、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减贫效应研究
  • 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减贫效应研究
  • 四、简要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分析
  • (三)实证分析
  • (四)经验借鉴及路径优化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查阅与专家访谈相结合
  • (二)宏观数据库与微观调查数据相结合
  • (三)数理统计与计量模型分析相结合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可能的创新
  • 一、研究思路
  • (一)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 (二)确立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三)整理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
  • (四)掌握与应用计量分析工具
  • (五)形成研究结论和提出路径优化建议
  • 二、可能的创新
  • (一)提出基于保险扶贫政策减贫效应的新视角
  • (二)构建理论分析的新框架
  • (三)通过相关数据库及微观考察进行实证检验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减贫的成效、困境与出路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减贫的历史进程与成效
  • 一、我国农村减贫的历史进程
  • (一)经济体制机制转换阶段(1978—1993年)
  • (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阶段(1994—2000年)
  • (三)《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阶段(2001—2012年)
  • (四)精准扶贫阶段(2013—2020年)
  • (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阶段(2021年至今)
  • 二、我国农村减贫取得的成效
  • (一)全国农村减贫情况
  • (二)贫困地区农村减贫情况
  • (三)连片特困区农村减贫情况
  • 三、我国农村减贫的经验
  • (一)经济高速增长带动农村减贫——市场力量
  • (二)政府强有力参与扶贫开发推动农村减贫——政府力量
  • (三)微观主体推动农村减贫——农户力量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减贫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我国农村减贫面临的困境
  • (一)贫困识别出现偏差
  • (二)扶贫政策产生“悬崖效应”
  • (三)农村减贫面临新的挑战
  • 二、我国农村减贫的制约因素
  • (一)经济与文化双重制约
  • (二)政策主体面临双重压力
  • (三)公共物品供给“不平衡”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并存
  • (四)保障性扶贫措施不到位
  • 第三节 保险扶贫政策是促进农村减贫的有效途径
  • 一、保险扶贫政策服务农村减贫的必要性
  • (一)保险扶贫政策助力农村减贫符合现实需要
  •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保险扶贫政策服务农村减贫
  • (三)保险扶贫政策服务农村减贫具有独特优势
  • 二、保险扶贫政策服务农村减贫的制度创新
  • (一)管理制度创新
  • (二)财政机制创新
  • (三)风险管理机制创新
  • 三、保险扶贫政策服务农村减贫的思路
  • (一)强化对实施保险扶贫政策重要性的认识
  • (二)实施好现有保险扶贫政策措施,使之制度化、长效化
  • (三)开发多样化的保险扶贫产品,强化风险预防
  • 第三章 我国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征分析
  • 第一节 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征分析
  • 一、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
  • (一)政府经营农业保险阶段(1949—1981年):从开办到停办
  • (二)政府与保险公司共同经营农业保险阶段(1982—1992年):缓慢复苏
  • (三)保险公司独立经营农业保险阶段(1993—2003年):萎缩徘徊
  • (四)政府主导下多方共同经营农业保险阶段(2004年至今):发展壮大
  • 二、农业保险制度变革的基本特征
  • (一)政府职能的回归
  • (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 (三)农业保险从跌宕起伏到趋于稳定
  • (四)农业保险产品日渐丰富
  • (五)农业保险市场逐步放开
  • (六)农业保险支持的力度和范围日益加强和扩大
  • (七)农业保险制度由“普惠性”向“倾斜性”转变
  • 第二节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征分析
  • 一、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
  • (一)从探索到兴盛阶段(1949—1980年)
  • (二)衰退解体阶段(1981—1992年)
  • (三)恢复重构阶段(1993—2002年)
  • (四)大力推进阶段(2003—2015年)
  • (五)城乡整合阶段(2016年至今)
  • 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变革的基本特征
  • (一)凸显医疗公共产品特性
  • (二)体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运行特征
  • (三)强化医疗保险体系多层次、多元化特征
  • (四)城乡基本医疗从分离到统筹
  • (五)医疗保险制度由“普惠性”向“倾斜性”转变
  •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征分析
  • 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变历程
  • (一)以国家直接分配为主的萌芽时期(1949—1977年)
  • (二)以“旧农保”为主的初步形成时期(1978—2002年)
  • (三)以“新农保”为主的试点改革时期(2003—2013年)
  • (四)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为方式的全面深化改革时期(2014年至今)
  •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基本特征
  • (一)政府责任不断完善
  • (二)保障层次从最低限度的生存满足向高阶发展权转变
  • (三)保障模式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并用
  • 第四章 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农村保险相关主体博弈理论分析
  • 一、农村保险相关主体博弈的理论框架
  • (一)农村保险相关主体的利益偏好与行为逻辑
  • (二)农村保险相关主体博弈分析
  • 二、农业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博弈分析
  • (一)农业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构成及行为选择
  • (二)政府对低收入农户无保费倾斜时相关主体博弈分析
  • (三)农业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博弈分析
  • (四)农业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博弈的实证分析
  • (五)农业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协调机制
  • 三、医疗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博弈分析
  • (一)医疗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构成
  • (二)医疗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的博弈分析
  • (三)医疗保险扶贫政策相关主体协调机制
  • 第二节 农村保险市场失灵理论
  • 一、农村保险市场失灵的表现
  • 二、财政补贴校正农业保险市场失灵
  •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的质疑与重新解释
  •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的质疑
  •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重新解释
  • 第三节 认知理论
  • 一、认知失调理论
  • 二、认知负荷理论
  • 三、期望价值理论
  • (一)Eccles的期望价值理论
  • (二)Feather关于价值的研究
  • (三)Heckhausen的期望价值理论的研究
  • (四)期望价值理论的评价
  • (五)期望价值理论研究展望
  • 四、农业风险认知理论
  • 五、健康风险认知理论
  • 六、农业保险扶贫政策认知理论
  • 七、医疗保险扶贫政策认知理论
  • 第四节 农户保险需求的理论分析
  • 一、农户没有购买农业保险
  • 二、农户购买农业保险
  • 第五节 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理论分析
  • 一、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减贫机理分析
  • (一)稳定农户收入
  • (二)降低贫困发生率
  • 二、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减贫机理分析
  • (一)贫困与疾病相互作用机理
  • (二)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减贫机理
  • 第五章 保险扶贫政策的认知分析
  • 第一节 风险认知与保险扶贫政策认知的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 一、风险认知调查分析
  • (一)农业风险认知调查分析
  • (二)健康风险认知调查分析
  • 二、保险扶贫政策认知调查分析
  • (一)农业保险扶贫政策认知调查分析
  • (二)医疗保险扶贫政策认知调查分析
  • 三、风险认知与保险扶贫政策认知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二节 农户对保险扶贫政策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变量说明
  • (一)被解释变量
  • (二)解释变量
  • 二、数据来源
  • 三、模型构建
  • 四、回归结果分析
  • (一)各因素对农户经济认同的影响
  • (二)各因素对农户风险规避认同的影响
  • 第六章 农户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农户收入分化与农业保险需求特征分析
  • 一、农户收入分化的现状分析
  • (一)贫困地区与全国农村农户收入分化比较
  • (二)东部、中部、西部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分化比较
  • (三)贫困地区不同收入组别农户收入分化比较
  • 二、农业保险需求特征分析
  • (一)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二)东部、中部、西部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依次上升
  • (三)贫困地区不同收入组农户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分化
  • 第二节 农业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一、农业保险需求的描述性分析
  • (一)农业保险供给难以满足需求
  • (二)农户投保率低
  • (三)农户保险认知较低
  • (四)农户保险满意度较低
  • (五)农户愿意承担的保费较低
  • 二、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模型构建
  •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三)计量结果分析
  • (四)结论与启示
  • 第七章 农业保险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分析
  • 第一节 描述性分析
  • 一、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 二、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向贫困户倾斜
  • 第二节 计量模型分析
  • 一、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一)模型构建
  • (二)数据来源
  • (三)变量说明
  • 二、回归结果分析
  • (一)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
  • (二)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对贫困户脱贫的影响
  • (三)结论与启示
  • 第八章 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分析
  • 第一节 描述性分析
  • 一、贫困患者得到基本救治
  • 二、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负担
  • 三、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 四、贫困人口满意度较高
  • 第二节 计量模型分析
  • 一、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一)模型构建
  • (二)数据来源
  • (三)变量说明
  • 二、计量结果分析
  • (一)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
  • (二)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对贫困户脱贫的影响
  • (三)结论与启示
  • 第九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减贫效应分析
  • 第一节 收入再分配效应
  • 一、收入再分配效应概述
  • 二、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
  • 第二节 挤出效应
  • 一、挤出效应概述
  • 二、挤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三节 逆向选择问题
  • 一、逆向选择概述
  • 二、逆向选择的实证检验
  • 第十章 保险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农业保险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一、美国
  • (一)美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二)美国农业保险的主要内容
  • (三)美国农业保险的经验
  • (四)启示
  • 二、日本
  • (一)日本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二)日本农业保险组织体系的架构
  • (三)日本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引导
  • (四)日本农业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 (五)启示
  • 三、加拿大
  • (一)加拿大农业保险的地位和发展现状
  • (二)加拿大农业保险的运作机制
  • (三)启示
  • 第二节 医疗保险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一、美国
  • (一)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成
  • (二)启示
  • 二、法国
  • (一)法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成
  • (二)法国低收入人群医疗保障制度
  • (三)启示
  • 三、日本
  • (一)日本医疗保险体系的构成
  • (二)启示
  •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一、日本
  • (一)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二)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特点
  • (三)启示
  • 二、德国
  • (一)德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二)德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特点
  • (三)启示
  • 三、法国
  • (一)法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二)法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特点
  • (三)启示
  • 第十一章 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路径优化
  • 第一节 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路径优化
  • 一、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模式创新
  • (一)“保险+信贷”扶贫模式
  • (二)“保险+期货”扶贫模式
  • 二、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机制优化
  • (一)农业保险扶贫常态化机制
  • (二)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机制
  • (三)农业保险风险补偿、防控与评估机制
  • (四)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与农户权利保障机制
  • (五)激励与约束并举机制
  • (六)扶贫协作机制
  • 三、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政策建议
  • (一)加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扶持力度
  • (二)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
  • (三)提高农业保险运行效率
  • (四)推动农业保险省际均衡发展
  • (五)加强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路径优化
  • 一、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模式创新
  • (一)“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模式
  • (二)“医疗互助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护理保险”扶贫模式
  • (三)“医疗能力培养+医疗公益性诊疗+慈善力量资助”扶贫模式
  • 二、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机制优化
  • (一)动态识别机制
  • (二)医疗保障机制
  • (三)医疗资源管理机制
  • (四)医疗保险扶贫政策衔接机制
  • (五)医疗保险扶贫考核评价机制
  • 三、农村医疗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政策建议
  • (一)坚持医疗保险准公共产品属性
  • (二)处理好医疗保险扶贫中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 (三)构建农村多元化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 (四)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路径优化
  • 一、农村养老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模式创新
  • (一)“统账结合”+“个人账户”的制度模式
  • (二)“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的筹资模式
  • (三)“待遇确定”+“财政兜底”的给付模式
  • 二、农村养老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机制优化
  • (一)缴费激励机制
  • (二)资金保障机制
  • (三)社会监督机制
  • 三、农村养老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政策建议
  • (一)完善法律支撑体系
  • (二)普及金融科技,提升业务开展便捷性
  • (三)多层次升级运作模式,调动居民参保积极性
  • 参考文献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政策性保险减贫理论与实践》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