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青岛文艺评论年鉴(2017~2018)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编后记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5-03-24 23:36:59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书名页
  • 目录
  • 特 辑
    • 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
    • 沉痛悼念朱德发先生
    •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出版——兼论“大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的地位
    • 新媒体时代的文体新变及其意义
    • 战国至汉代齐地黄老之学的发展与传播
    • 文学批评需要的主体因素
    • “文化+科技”产业融合机理探析
    • 百年经典:鲁迅与“五四”文学传统
  • 青岛文艺创作研究
    • 诗意、世俗或哲思的抵达——高建刚诗歌创作简论
    • 试论《布伦迪巴》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为了让灵魂更丰满——读刘耀辉新作《布伦迪巴》
    •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画家张朋的淡墨人生
    • 把姿彩留在世间——献给吕品先生百年诞辰
    • 笔墨纵横 高标逸致——论张朋先生的艺术
    • 青岛名山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途径探究
  • 文学理论与批评
    • 鲁迅《野草》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
    • “自由”与“责任”的循环变奏——试论《野棕榈》中的“符像”矩阵及意义
    • 鲁迅1927:革命与复辟
    • 一曲新词酒一杯——曲学大师吴梅的生平与学术
    •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困境及启示
    • 从单声宣泄到多声犹疑——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声音分析
    • 钱锺书的佛典笔记及其修辞比较研究
    • 李安电影文化空间研究
    • 柔弱思想——理查德·罗蒂与反讽概念当代释义
    • 未亡人的“生之呼喊”——施蛰存与哈姆生、显尼志勒比较研究
    • 浅谈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 朱彝尊诗歌中的“穷愁”语词与其诗风演变
  • 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 进入万物的道路——莫言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 “水”边少年与“水”“火”“土”的汇合——“曹文轩新小说”中“风景”新变的多重意义
    • 从《玩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米兰·昆德拉和张贤亮的“创伤书写”
    • 莫言与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历史关联性——路径、方法与可能性的探讨
    • 男性气质、发展主义与改革文学
    • 传奇、虚无与历史意识——有关《独药师》的几个面向
    • 时空临界点上的优雅舞蹈——细读戴小栋诗作《冷香》
  • 艺术理论与批评
    • 康有为的艺术创造和后世价值
    • 也谈郑道昭及其《郑文公碑》
    • 书法,在学术与艺术之间
    • 睹《芳华》,忆《小花》
    • 音乐笔记(三则)
    • 全球化视野下的宋代画论研究图景——以20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化圈的研究为例
    • 论冯小刚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研究
    • 论电视剧对白的个性化
    • 被影子隐藏的秘密——观张艺谋新作《影》有感
    • 愿能去往镰仓,看那花开花落——《镰仓物语》影评
  • 青萍·新势力
    • 在追慕传统与反思现代之间——戴小栋诗歌创作简论
    • 创伤·拒绝·幻境——《软埋》中丁子桃的“空白”存在书写
    • 福克纳与毕飞宇小说女性形象比较论
    • 网络化时代的诗歌的艺术
    • 浅析梁实秋对《繁星》《春水》的评述
  • 编后记
  • 稿 约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青岛文艺评论年鉴(2017~2018)》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