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 - 吴鹤松[等]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第一篇 总论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4-04-30 10:50:38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导言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从“实业救国”到社会主义的支柱产业
      • 二、“实业救国”的先导产业
      • 三、纺织工业作为最大的传统产业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 第二章 执政为民: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纺织工业发展问题
      • 一、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的道路,党中央率先垂范
      • 二、告诫全党:要为人民“衣被甚少”着想
      • 三、告诫纺织战线:不搞无米之炊,要花大力气推动植棉业
      • 四、党中央做出重大决策:引进设备、技术,建设化纤制造业,解决人民衣被问题
      • 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把纺织工业做大做强
      • 六、执政为民的实际体现
    • 第三章 远远超出人们预期:中国纺织工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大发展
      • 二、“后30年”:纺织大国崛起
      • 三、提升中国社会人均纤维消费量,为全面小康添华章
    • 第四章 以史为鉴,铭记中国纺织工业百年发展历程的宝贵历史经验
      •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纺织工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 二、高瞻远瞩,确定并坚持一系列符合国情和纺织工业客观发展规律的大战略
      • 三、坚持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并重,纺织工业扎根于区域经济
      • 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纺织工业成为既富国又利民的经济事业
      • 五、实行一系列符合国情、业情的产业政策,推进纺织工业现代化
      • 六、一贯重视企业管理,特别是纺织工厂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管理
      • 七、重视工业发展中人的因素和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 八、坚持发展工业的务实作风和自力更生精神
  • 第二篇 中国纺织工业的历史传承
    • 第五章 彪炳世界史的中国手工纺织业
      • 二、丝麻纺织业从发展到繁荣
      • 三、手工棉纺织业的异军突起和黄道婆的贡献
      • 四、林林总总的手工业工场
      • 五、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
    • 第六章 机器纺织业的兴起(1880~1936年)
      • 一、机器纺织生产方式在缫丝、轧棉领域首先出现
      • 二、洋务派创办纺织业的探索
      • 三、民间资本风起云涌,历尽艰辛办棉纺
      • 四、其他纺织产业的初期发展
      • 五、外资纺织业的进入和扩张
      • 六、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纺织工业的规模
    • 第七章 抗日战争期间苦难与壮举并存的中国纺织业(1937~1945年)
      • 一、沦陷区民族资本纺织厂部分毁于战火,大部分遭日寇掠夺
      • 二、部分纺织工厂的内迁壮举
      • 三、简易纺纱技术的探索和手工纺织的重新兴起
      • 四、一批纺织新基地在抗战大后方陆续形成
      • 五、“工合”运动在大后方的蓬勃兴起
    • 第八章 “二战”后纺织工业的有限复苏和新困境(1946~1949年)
      • 二、民营纺织业的复苏
      • 三、1949年前后中国纺织工业的总体水平和产业特点
      • 四、中国纺织业的工人运动
  • 第三篇 奠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深厚基础的『前30年』
    • 第九章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1949年)
      • 一、恢复上海纺织生产,是稳定全国经济和克服财经困难的重要一环
      • 二、中财委为恢复上海纺织工业生产采取果断措施
      • 三、中财委授权钱之光召开全国棉花会议,部署棉花生产
      • 四、依照党和国家领导人签发的“12条指令”,打击“二白一黑”投机,取得伟大胜利
      • 五、钱之光调至纺织工业部,受命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问题
    • 第十章 难忘的纺织工业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年)
      • 一、恢复国民经济,从“二白一黑”抓起
      • 二、推动棉花生产的恢复
      • 三、对纺织企业管理实行民主改革
      • 四、大幅度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职工生活福利待遇
      • 五、开展劳动竞赛并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技术
      • 六、国家帮助私营纺织企业摆脱困境
      • 七、为大规模建设纺织工业做好准备
    • 第十一章 以棉纺织为起点和重点的纺织工业大规模建设(1953~1957年)
      • 一、党中央作出大规模建设纺织工业的部署
      • 二、发挥现有纺织企业潜力
      • 三、有计划地建设纺织新工厂、新基地
      • 四、发挥私营纺织企业的积极作用
      • 五、考察苏联纺织工业
      • 六、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
    • 第十二章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持纺织工业健康发展(1958~1960年)
      • 一、争取到纺织机械、化学纤维的管理权
      •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克服纺织工业生产中的盲目性
      • 三、秉承实事求是原则,坚持纺织工业基本建设的科学性
      • 四、总结“大跃进”时期的经验教训
    •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和“文革”时期的纺织工业(1961~1976年)
      • 二、“文革”时期的纺织工业(1966~1976年)
    • 第十四章 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纺织工业率先告别“短缺经济”(1977~1984年)
      • 一、纺织品生产迅速增长,取消布票实现城乡市场纺织品敞开供应
      • 二、建设第二批化纤工业基地
      • 三、胜利实现第六个五年计划
  • 第四篇 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纺织大国崛起
    • 第十五章 改革经济体制激发企业活力,开创纺织工业新局面(1985~1990年)
      • 一、转轨变型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三大终端产品制造业
      • 二、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
      • 三、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实现纺织工业新的战略大转移
      • 四、改革开放带来纺织工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 第十六章 民营企业蜂拥而起渐成主体(1991~1995年)
      • 一、上海、苏南等老工业城市的众多国企,引领周边地区民营纺织、服装企业的兴起
      • 二、兼具商品经济和历史传承优势的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一些县市,发展出众多大型民营纺织企业
      • 三、出于中小城市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催化出规模空前的中小微纺织、服装企业群
    • 第十七章 打开国门,“请进来”“走出去”,推动国际合作共赢(1996~1997年)
      • 一、“三资企业”成为纺织工业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 二、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技术并学而有创,促进纺织工业现代化
      • 三、“请进来”“走出去”,打开国门参与经济全球化
      • 四、请进名师、引进名牌,中国服装产业迅速与国际接轨
    • 第十八章 连续十几年超常发展后出现发展中的困难,通过战略大调整迅速重现生机(1998~2000年)
      • 一、国家将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突破口
      • 二、果断淘汰过剩、落后产能
      • 三、八项重大政策的全面落实
      • 四、下岗职工的妥善安置
      • 五、产业升级,纺织工业重现勃勃生机
    •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纺织工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局面(2001~2016年)
      • 一、从“领导与管理”转变为“指导和服务”,按年出版《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适时发布各个时期的纺织工业发展纲要
      • 二、用信息化带动纺织行业高新技术化
      • 三、把促进“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列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会)的重要工作
      • 四、为省市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 五、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 六、推动纺织原料稳产增产,为纺织工业的新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 七、抓好节能减排,推进纺织工业清洁生产
      • 八、引导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名牌战略新阶段
      • 九、建设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 十、推动大纺织各行各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 第二十章 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历史机遇,以全球视野谋划纺织工业新发展(2001~2016年)
      • 一、立足提高竞争力,稳妥应对入世,争取更大贸易空间
      • 二、积极开展行业外交,营造中国纺织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
      • 三、正式加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有效推进各国纺织业合作共赢
      • 四、持之以恒举办各类国际性纺织展会,为大纺织各行各业开拓国际市场做好服务
      • 五、纺织行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五篇 纺织工业产业链的演化
    • 第二十一章 大纺织产业链百舸争流
      •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第一张产业链清单(1950~1952年)
      • 二、中国纺织工业的第二张产业链清单——初步形成大纺织产业格局(1953~1980年)
      • 三、中国纺织工业的第三张产业链清单——大纺织产业链各行各业百舸争流(1981~2016年)
    • 第二十二章 棉纺织染工业:辉煌的中国纺织系统主体行业
      • 一、棉纺织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规模最大的工业
      • 二、棉纺织工业:当代中国最可靠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三、纺织工业战略大调整后,棉纺织工业出现新一轮大发展局面
      • 四、棉纺织工业新一轮大发展立足于庞大的植棉业和化纤制造业
      • 五、棉印染行业以出色成就助推棉纺织大业
      • 六、针织业:做出“小百货”制造的大文章
    • 第二十三章 毛麻纺织工业齐登世界榜首
      • 一、毛纺织行业:不平凡的“世界第一”
      • 二、麻纺织工业:最晚进入大工业生产序列的纺织行业
    • 第二十四章 丝绸工业复兴和化纤长丝织造业异军突起
      • 二、化纤长丝织造业:由丝织业和化纤业衍生的新兴纺织行业
    • 第二十五章 后来居上的中国化纤工业
      • 一、从黏胶纤维起步创建中国化纤工业
      • 二、进入发展合成纤维新阶段
      • 三、建设四个大型石油化纤工业基地
      • 四、建设中国最大的石油化纤新基地——江苏仪征化纤
      • 五、发展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大国
      • 六、迈步走向化纤制造业强国
      • 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建设化纤强国
    • 第二十六章 服装工业发展成大工业
      • 一、中国服装业的萌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服装工业的初步兴起
      • 三、改革开放给中国服装工业带来了活力
      • 四、注入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因素,全面提升服装工业
      • 五、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美化人民服饰、发展服装业的关心和支持
      • 六、针织服装占领中国服装工业半壁江山
      • 七、服装制造发展成现代化产业
      • 八、21世纪以来中国服装工业出现大发展局面
    • 第二十七章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蓬勃兴起的家用纺织品制造业
      • 一、中国家用纺织品的数千年历史
      • 二、家用纺织品从小商品到大纺织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 三、家纺产品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 四、家纺产品国内市场伴随小康社会建设不断发展
    • 第二十八章 大有可为的产业用纺织品制造业
      • 一、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历程
      • 二、十六大类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规模
      • 三、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四大发展趋势
    • 第二十九章 发展纺机制造业,为纺织工业大发展开辟坦途
      • 一、纺织机械制造业在中国的初步兴起
      • 二、纺织系统自己动手制造成套纺织设备
      • 三、建立强大的纺织机械工业体系
      • 四、改革开放促成纺机制造业大发展
      • 五、新型纺织机械的国产化
      • 六、学创结合不断提升纺机产品水平
      • 七、纺机产品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 第六篇 原料和市场
    • 第三十章 始终抓紧棉、毛、麻、丝纺织原料资源,保障纺织工业持续发展
      • 一、棉花:终成世界最大产棉国
      • 二、羊毛:世界第一大绵羊毛生产国
      • 三、麻类纤维:苎麻、亚麻托起麻纺织工业新局面
      • 四、蚕茧:恢复“丝国”的历史地位
    • 第三十一章 立足“扩内需、惠民生”,用好世界最大的国内纺织品市场
      • 一、曾经的历史场景:与人口很不相称的国内纺织品市场
      • 二、最大的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从前景到现实
      • 三、“前30年”:国内纺织品市场商品结构的大变化
      • 四、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内纺织品市场商品结构的巨变
      • 五、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销售渠道和商贸业态的重大演变
    • 第三十二章 大举进入世界市场
      • 一、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一步
      • 二、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举进入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
      • 三、在经济全球化中顺势而为,不经意间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 四、中国纺织业外贸出口的若干亮点
  • 第七篇 工业布局、企业结构和产业集群
    • 第三十三章 纺织工业布局调整的辩证发展
      • 一、东南沿海城市纺织业高度集中的历史局面
      • 二、国家集中力量在中西部建设五个纺织工业新基地
      • 三、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纺织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 四、中国纺织工业布局的三张经济地图
      • 五、纺织工业布局调整的“螺旋形上升”
    • 第三十四章 群星灿烂的纺织企业
      • 一、从艰辛起步到初具规模
      • 二、20世纪中期的中国纺织企业群
      • 三、群星灿烂的当代中国纺织集团
      • 四、做大做强纺织企业的新选项:进入资本市场
    • 第三十五章 纺织产业集群助阵中国纺织工业做大做强
      • 一、集聚“大纺织”各行各业20万户中小微企业的纺织产业集群
      • 二、十个颇具代表性的纺织产业集群(专业市场)
      • 三、纺织产业集群的大发展
  • 第八篇 科教兴业
    • 第三十六章 各项科技工作的循序开展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纺织工业部对高级科技人才的延揽
      • 二、基础性科学技术工作的持续加强
      • 三、科研机构的创建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 四、技术政策、科技规划的制订和实施
      • 五、纺织工业成套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 六、民用及出口纺织新产品的开发
      • 七、军工纺织品的研制
      • 八、国际先进设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
      • 九、科技教育基金的创建和贡献
    • 第三十七章 纺织各行业工厂面貌的巨变
      • 一、棉纺织厂
      • 二、棉印染厂
      • 三、化学纤维厂
      • 四、产业用纺织品厂
      • 五、针织厂
      • 六、纺织专件和器材厂
    • 第三十八章 兴办纺织业与办教育同步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纺织教育事业
      • 三、纺织专业图书的编写与出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纺织工业领导机关和协会组织沿革及历任领导
      • 二、纺织工业部历任副部长(副部级)
      • 三、中国纺织总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
      • 四、经贸委国家纺织工业局(1998年3月~2001年2月)
      • 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01年2月~)
    • 附录二 中国纺织工业大事记
      • 二、民族存亡时刻艰辛经营,“二战”胜利后再现发展势头(1937~1948年)
      • 三、作为中国最大的传统产业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1949~1977年)
      • 四、改革开放造就纺织大国崛起(1978~2000年)
      • 五、建设纺织强国,致力建设全面小康(2001~2016年)
    • 附录三 中国纺织工业不同时期各类数据统计表
    • 附录四 本书涉及的纺织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 本书撰稿及支持人员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 - 吴鹤松[等]》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