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情绪心理学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6 情绪的毕生发展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1-23 09:40:18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扉页
  • 版权页
  • 总主编序言
  • 前言
  • 目录
  • 1 总论
    • 1.1 情绪的含义
      • 1.1.2 情绪与情感
      • 1.1.3 情绪的结构
    • 1.2 情绪的性质和功能
      • 1.2.1 适应功能
      • 1.2.2 动机功能
      • 1.2.3 组织功能
      • 1.2.4 信号功能
    • 1.3 情绪研究历史概述
      • 1.3.1 早期情绪研究(18世纪之前的哲学阶段)
      • 1.3.2 近代情绪研究(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 1.3.3 现代情绪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
    • 1.4 情绪研究方法发展
      • 1.4.2 情绪测量方法
    • 1.5 本书的结构
  • 2 情绪理论
    • 2.1 情绪早期理论
      • 2.1.1 Darwin情绪进化理论
      • 2.1.2 James-Lange情绪理论
      • 2.1.3 Cannon-Bard情绪理论
      • 2.1.4 Papez情绪理论
      • 2.1.5 Duffy生理激活理论
    • 2.2 情绪生理理论
      • 2.2.1 早期理论
      • 2.2.2 神经科学取向
      • 2.2.3 进化主义取向
    • 2.3 情绪认知理论
      • 2.3.1 Maranon情绪理论
      • 2.3.2 Arnold情绪理论
      • 2.3.3 Schachter情绪理论
      • 2.3.4 Lazarus情绪理论
      • 2.3.5 评价理论的发展
    • 2.4 情绪功能理论
      • 2.4.2 Izard情绪理论
      • 2.4.3 Ekman情绪理论
    • 2.5 情绪精神分析理论
      • 2.5.2 新精神分析学派
    • 2.6 情绪心理建构理论
    • 2.7 情绪社会建构论
      • 2.7.1 Mesquita社会动力模型
      • 2.7.2 Parkinson情绪理论
    • 2.8 不同情绪理论的比较
  • 3 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
    • 3.1 基本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
      • 3.1.1 基本情绪的主观体验
      • 3.1.2 基本情绪的评价
    • 3.2 复合情绪的主观体验与评价
      • 3.2.1 爱与依恋
      • 3.2.2 自豪
      • 3.2.3 羞耻与内疚
      • 3.2.4 敌意
      • 3.2.5 焦虑与抑郁
      • 3.2.6 道德情绪
    • 3.3 情绪状态的主观体验与评价
      • 3.3.1 心境
      • 3.3.2 激情
      • 3.3.3 应激
    • 3.4 情绪的基本维度及其测量
      • 3.4.1 情绪的基本维度
      • 3.4.2 情绪维度的测量
  • 4 情绪的外部表现及识别
    • 4.1 表情
      • 4.1.1 面部表情
      • 4.1.2 姿态表情
      • 4.1.3 语调表情
    • 4.2 表情的识别
      • 4.2.1 面部表情识别
      • 4.2.2 姿态表情识别
      • 4.2.3 语调表情识别
      • 4.2.4 表情的计算机自动识别
    • 4.3 表情识别的影响因素
      • 4.3.2 环境因素
      • 4.3.3 刺激因素
      • 4.3.4 疾病表情识别和大脑有着密切关系,大脑的损伤对表情识别会造成影响。把猴子的双侧杏仁核切除后,那些在平常会使它们变得情绪波动的刺激对它们不再起作用。比如原来使它们恐惧的刺激(巨大的声响、蛇等)已经不再使它们害怕(Brown & Schäfer,1888)。这使研究者们很早即认识到,大脑的某些部位的损伤,会导致表情识别的障碍
    • 4.4 表情识别的应用
      • 4.4.1 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4.4.2 在国家安全中的应用
      • 4.4.3 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 4.4.4 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 4.4.5 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 4.5 结语:表情识别相关理论与展望
  • 5 情绪的生理激活及其测量
    • 5.1 情绪自主神经反应
      • 5.1.1 情绪自主神经反应的测量方法
      • 5.1.2 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模式
      • 5.1.3 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的特异化
    • 5.2 情绪中枢神经反应
      • 5.2.1 情绪中枢神经反应的测量方法
      • 5.2.2 情绪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模式
      • 5.2.3 情绪中枢神经反应模式的特异化
    • 5.3 情绪的生化反应
      • 5.3.1 情绪生化反应的测量方法
      • 5.3.2 情绪的生化反应模式
      • 5.3.3 情绪生化反应模式的特异化
    • 5.4 情绪自主反应与中枢机制的整合
      • 5.4.1 情绪环路模型
      • 5.4.2 神经内脏整合模型
  • 6 情绪的毕生发展
    • 6.1 情绪的早期发展
      • 6.1.1 情绪理解的发展
      • 6.1.2 情绪体验和表达的发展
      • 6.1.3 情绪调节的发展
    • 6.2 情绪的晚期发展
      • 6.2.1 情绪识别年老化
      • 6.2.2 情绪体验年老化
      • 6.2.3 情绪调节年老化
      • 6.2.4 老年人的正性情绪偏向
      • 6.2.5 正性情绪偏向的理论解释
    • 6.3 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
      • 6.3.1 情绪发展的神经生理基础
      • 6.3.2 情绪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
  • 7 情绪记忆
    • 7.1 情绪记忆成绩
      • 7.1.2 效价与情绪记忆成绩
      • 7.1.3 心境一致性与情绪记忆成绩
    • 7.2 情绪记忆的脑机制
      • 7.2.2 唤醒度与情绪记忆成绩的脑机制
      • 7.2.3 效价与情绪记忆成绩的脑机制
      • 7.2.4 心境一致性与情绪记忆成绩的脑机制
    • 7.3 情绪记忆的应用
      • 7.3.2 情绪记忆的性别差异
      • 7.3.3 特殊个体的情绪记忆
  • 8 情绪智力
    • 8.1 情绪智力的定义和理论模型
      • 8.1.2 情绪智力概念的发展
      • 8.1.3 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
    • 8.2 情绪智力的测量
      • 8.2.1 情绪智力和认知智力的关系
      • 8.2.2 基于能力模型的情绪智力测验
      • 8.2.3 其他情绪智力测验
    • 8.3 情绪智力与生活
      • 8.3.1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
      • 8.3.2 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
      • 8.3.3 情绪智力的促进
    • 8.4 情绪智力研究展望:趋势和前沿
  • 9 情绪与注意
    • 9.1 情绪与注意的研究概况
      • 9.1.1 研究历史
      • 9.1.2 研究现状
    • 9.2 情绪与注意的研究范式
      • 9.2.1 抑制范式
      • 9.2.2 搜索范式
      • 9.2.3 提示范式
    • 9.3 情绪对注意的影响
      • 9.3.1 情绪性刺激对注意的影响
      • 9.3.2 个体情绪状态对注意的影响
    • 9.4 注意训练对情绪的调节
      • 9.4.1 研究概况
      • 9.4.2 相关研究
      • 9.4.3 展望未来
  • 10 情绪与学习
    • 10.1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 10.1.1 情绪对外显学习的影响
      • 10.1.2 情绪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 10.1.3 情绪影响学习的脑机制
    • 10.2 情感化学习
      • 10.2.2 情感化学习的分类
      • 10.2.3 情感化学习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 10.2.4 情感化学习效应对认知的影响
    • 10.3 学业情绪
      • 10.3.1 什么是学业情绪
      • 10.3.2 学业情绪的测量
      • 10.3.3 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
      • 10.3.4 学业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 11 情绪与决策
    • 11.1 情绪与决策关系的演变
      • 11.1.1 情绪在早期规范性决策理论中的处境
      • 11.1.2 情绪在早期描述性决策理论中的处境
      • 11.1.3 情绪在当前决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 11.2 预期情绪与决策
      • 11.2.1 后悔与失望情绪理论
      • 11.2.2 主观预期愉悦理论
    • 11.3 预支情绪与决策
      • 11.3.1 风险即情绪模型
      • 11.3.2 情绪性权衡困难下的决策行为
    • 11.4 偶然情绪与决策
      • 11.4.1 探讨偶然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研究方法
      • 11.4.2 探讨偶然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理论模型
      • 11.4.3 偶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条件
  • 12 情绪与道德
    • 12.1 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 12.1.1 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
      • 12.1.2 情绪参与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
      • 12.1.3 道德判断的认知-情绪加工
    • 12.2 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12.2.1 情绪作为道德动机
      • 12.2.2 自我意识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12.2.3 他人指向情绪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 12.2.4 集体道德情绪
  • 13 情绪与行为
    • 13.1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 13.1.2 身体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 13.1.3 生活事件、情感和行为
    • 13.2 情绪调节与适应
      • 13.2.2 情绪调节的自适应与适应不良
      • 13.2.3 情绪调节技能
    • 13.3 攻击行为的情绪基础
      • 13.3.1 攻击分类与攻击模型
      • 13.3.2 从愤怒到攻击
      • 13.3.3 过度愤怒与控制
    • 13.4 其他趋避行为的情绪基础
      • 13.4.1 焦虑、恐惧情绪与行为选择
      • 13.4.2 羞怯与网络成瘾
    • 13.5 情绪感染与群体行为
      • 13.5.2 积极情绪感染与社会风尚
      • 13.5.3 消极情绪感染与群体性事件
      • 13.5.4 网络舆情与情绪感染
  • 14 情绪与疾病
    • 14.1 情绪的致病机制
      • 14.1.1 情绪与应激
      • 14.1.2 情绪应激与免疫
    • 14.2 情绪与身心疾病
      • 14.2.1 情绪与冠心病
      • 14.2.2 情绪与癌症
      • 14.2.3 情绪与原发性高血压
      • 14.2.4 情绪与消化性溃疡
    • 14.3 情绪障碍
      • 14.3.1 焦虑障碍
      • 14.3.2 抑郁障碍
  • 索引
  • 作者简介
  • 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情绪心理学》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