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加害人家属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第二章 重访轰动的旧案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10-20 05:10:48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扉页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一个平凡家庭
    • 出乎意料的自白
    • 丈夫遭到逮捕
    • 被采访车包围
    • 加害人家属不能哭也不能笑
    • 为了孩子,隐瞒事实
    • 被惹恼的邻居们
    • 独自面对无解的质问
    • 一人犯罪,全家同罪?
    • 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人
    • “杀人犯的家”
    • “连儿子一起抹杀吧”
    • 不得不转校
    • 半夜前往校园“道别”
    • 恐惧挥之不去
    • 和所有亲友保持距离
    • 永远无法得知真相
    • 借钱度日
    • 为了孩子而活
  • 第二章 重访轰动的旧案
    • 熟人的儿子是杀人犯
    • 在匿名信、匿名电话中苟活
    • 贴着“犯人亲属”标签的生活
    • 父亲崩溃自杀
    • 丝毫不敢面对事实,就这样吧
    • 涂鸦骚扰,有多少是从众?
    • 原因不明的火灾
    • 失业,匿名邮件是最后那根稻草
    • 整整一年,泪流不止
    • “报应论”
    • 仅仅因为与犯人同校……
    • 双重标签,双重痛苦
    • 十余年来都被蒙在鼓里
    • 被冤枉成罪犯
    • 丈夫是她痛苦的源头
    • 只有母亲会一直陪在犯人身边
    • 冤狱令人生瞬间破碎
    • 17年半才洗刷了冤屈
    • 弟弟的绝望
    • 交通意外令加害人家属走上绝路
    • 因顶罪而导致的悲剧
    • 加害人任职的机构受到强烈谴责
    • 过度指责酿成的悲剧
    • 首次针对加害人家属的全国调查
    • 既是被害人家属,也是加害人家属
  • 第三章 互联网狙击
    • 隐私被传上网络
    • 与网络共生的网暴
    • 犯人父母的照片被疯传
    • 犯人父亲的穿着被批评
    • 网络风向,瞬息万变
    • 网络暗语下的攻击
    • 行政机关对网络侵害的关注
    • 因随意发言背负刑事责任
  •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预防比惩罚更有必要
    • 形迹可疑的孩子
    • 批评与同情的界限
    • 忽略了孩子求救的信号
    • 重视孩子的情感发育
    • 畸形的亲子关系
    • 大恶始于小恶
    • 青少年群体犯罪
    • “人世间”的可怕
    • 部落内部的审判
    • 被害人遭遇二次伤害
    • “体感治安恶化”
    • 记者复杂的情绪
    • 危险的媒体争夺战
  • 第五章 各国对加害人家属的关注
    • 英国:重点援助加害人子女
    • 澳洲:关注儿童之间的交流
    • 美国:社会大众鼓励、开导加害人母亲
    • 美国:政府推动狱中课程
    • 日本:2008年成立民间组织
    • 日本:一句话就能改变人的想法
    • 抱着矛盾的心态,从事援助工作
    • 各种意见互相激荡,才是健全的社会
    • 是什么使罪行发酵?
    • 援助加害人家属任重道远
  • 后记
  • 版权页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加害人家属》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