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奋斗之路:讲述中铁四局人的故事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目录
浏览
1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5-03-24 23:16:14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书名页
版权页
本书编委会
序 言
目录
卫国出征
多支队伍大融合
总队长刘汉东的传奇人生
一心为公的田志周
拆弹大王郭金升
珍贵的炸弹壳
一等功臣陶乃肥
高风亮节的张静之
地下党出身的王志进
清川江上“朱大车”
战地小白鸽
比金子还贵重的针线包
寻找英雄爸爸
98枚抗美援朝勋章
艰苦创业
我的父亲阎海清
跨越秦岭征服蜀道
难忘宝成线
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家
工地马车班
上高原打关角隧道
跟随铁军走天涯
我的名字叫宝成
张家口南站家属大院
铁路家属
真不愧是“钢人铁马”
忆“钢人铁马”精神
我的兄弟姐妹
蔡庆华与铁四局
出征2208线
穿越非洲丛林
电气化之梦
“美龄号”逸事
枝柳铁路烈士纪念亭
汨罗,我该如何定义你
电影队的故事
爸爸的铁路
黄土岗暴雨
铁二处幸福一条街
二处三产兴衰记
一架玩具飞机引起的回忆
记忆中的襄樊技校
担任乘务员的日子
岳阳华铁
景德镇的时光
莲塘基地:时代的记忆
中取华东
局院分家和合肥基地建设
局机关建设的那些事
东七两校办转记
《铁道建设》报的来龙去脉
刘德义配茶壶盖
知青队的那点事
把四局知青招回城
骑车穿城去上学
解难题七赴大沙线
张天富的生命之歌
从工地走出来的大学生局长
亲历“小杨村大会战”
皖赣线开通前夕
盛开的鲜花
铁打的汉子
热血澎湃的青春岁月
铁路情怀
汪家滩往事
七分公司的前世与今生
数十年的四局情
穿过火龙岗的岁月
我当火车司机
万能工马六顺
我的女篮生涯
印在纳木那尼峰上的足迹
小天诗社
火红的青春记忆
转型发展
重视人才闯市场
“拳头产品”试车场
四局有个公安处
报社的多种经营:从游乐场到《经纬》
名噪一时的“格林果茶”
冲破“菲迪克条款”的迷惘
颍河之畔“文明号”
珍贵的镜头
阜阳枢纽的贵客
二处机筑段的“红烧扒肉条”
勇当开路先锋
立交桥上的婚礼
孤岛上的临时党小组
下岗职工当上局劳模
龟山石场的变迁
小木匠的无悔人生
只要他再跑出两米
一个知青的反哺情结
与企业共成长
感念老地方
顶进之路
饭菜票背后的故事
“联姻”常州
抢建无锡防“非典”医院
工地上的“焦点访谈”
扁担材料员
从工程段到项目经理部的蝶变
从荧屏走向讲台
“6·28”,中铁四局的新起点
思想政治工作助推企业转型
奔向一流
从行业标杆到国家标杆
青藏高原党旗红
朔黄运输:风风雨雨20年
生命禁区的“白衣天使”
党旗飘扬杭州湾
应急西格打胜仗
青藏铁路对联趣谈
澜沧江上绘彩虹
决战横峰疏解线
从阜阳搬至苏州
研制高铁铺设重器
客运专线党旗红
救援汶川
西宝速度
凉水井战役
亲历武广高铁建设
大船开往安哥拉
从“吟春园”到“五号院”
亲切的关怀
老徐家的三代人
铺架设备的守护神
杏林春暖安哥拉
从“五同五自”到“五共”
架桥先锋胡开颜
国家级实验室落户企业
在非洲的日子
漫漫市政创业路
在南美修铁路
高铁驶过“小鸟天堂”
龙岩火车站9小时大转场
从地铁到高铁的信任
跨越千里去买树
“四特五甲”金刚钻
“中国中铁四局杯”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全国摄影大赛
从铁四局走向人民大会堂
从企业走出来的省摄协主席
“你们简直是在抗洪抢险”
来自四局的“中国好人”
走向舞台的企业故事“三部曲”
农民工当选省总工会副主席
牛录菊的委内瑞拉情怀
把阳光洒在孩子们的路上
“不握手”与“不撒手”
融入四局大家庭
震不倒的“中国制造”
两个博士一座桥
向幸福出发
营销人的酸甜苦辣
把光明留在人间
乡亲们喊他“当代愚公”
走上国外大学讲台
大轨道交通房建的探索之路
“四威”外加剂:从起步到登高望远
扬子江畔的奋进乐章
钢构铸就钢铁之魂
昨日“鸡刨食”,今朝“狼叼肉”
梦想启航自陕北
逐梦非洲历万难
穿越钱塘江
200台挖掘机拆立交桥
百余项中国工程大奖
万米长隧伴乌江
闯滩大上海
双料冠军
带着娃娃去驻村
建条隧道穿太湖
三级公司占鳌头
29次信评A
青春着意化为桥
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驰援武汉建方舱
从“集中采购”到“战略采购”
全国劳模裴维勇
抗疫英雄张浩
争先脚步永向前
附录一 中铁四局历任领导人员
附录二 2000—2021年中铁四局新签合同额、企业营业额完成情况
后 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奋斗之路:讲述中铁四局人的故事》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