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作为正当程序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马明亮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文库总序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4-04-30 05:16:26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版权信息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文库总序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正当性基础(代序言)
  • 第一篇 文本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一章 从上到下的制度安排:全国性规则
      • 一、排除规则的朦胧、胚胎期:1979年、1996年《刑事诉讼法》与相关司法解释
        •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解释
        • (三)评价:排除规则的朦胧期、胚胎期
      • 二、排除规则的萌芽与初成期:两个《证据规定》
      • 三、排除规则基本架构成型期:2012年《刑事诉讼法》与相关司法解释
        • (二)公检法三机关的司法解释
        • (三)评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 四、排除规则的补强与完善期:围绕“严格实施排除规则”的系列举措
        • (二)2013年: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中政委[2013]27号)
        • (三)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法发[2013]11号)
        • (四)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 (五)2014年:最高法院牵头起草、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共同参与制定《关于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若干问题的规定》
        • (六)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精神以及通过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
        • (七)2016年:《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排除规则的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
      • 五、结语:简析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动因
    • 第二章 实践中自发生成的制度:地方性规则
      • 一、为何实务部门自发生成地方性规则
        • (二)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司法实务部门为应对新《刑事诉讼法》在非法证据排除方面的挑战而作出的努力
        • (三)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需要
        • (四)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贯彻庭审实质化改革的要求
        • (五)最高司法机关的推动
        • (六)学界理论探讨的推动
      • 二、地方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细化与创新
        • (二)回应实践的需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 三、地方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要内容
        • (二)扩大了非法证据的范围
        • (三)细化了侦查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
        • (四)细化了审判阶段的启动程序
        • (五)庭前会议中的非法证据审查、处理
        • (六)庭审中的排除程序
        • (七)二审中的排除程序
      • 四、简评地方性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二篇 实践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三章 典型案例:排除规则运行状况的直观感受
      • 【案例一】刘涌涉黑案(2003年)
      • 【案例二】四川乐至县原交通局长宋立光受贿案(2010年)
      • 【案例三】“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而后“惊人逆转”的章国锡案(2011年)
      • 【案例四】谢亚龙受贿案(2012年)
      • 【案例五】北京“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郭宗奎等涉嫌贩卖冰毒案(2012年)
      • 【案例六】教育部原考试中心书记受贿案(2015年)
      • 【案例七】陈灼昊故意杀人案(2015年)
      • 【案例八】王涛涉嫌贩毒案(2015年)
      • 【案例九】能源局原副局长许永盛被控受贿案件(2016年)
      • 【案例十】快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16年)
    • 第四章 排除规则运行状况的理性分析:良性效果
      • 一、排除规则在整体上提高了侦查取证的合法化水平
        • (二)非法证据的恶性程度降低、非法证据的种类相对集中
      • 二、排除规则为“程序性辩护”的现实拓展提供了制度支持
      • 三、排除规则推动了审判中心主义理念的诉讼制度改革
      • 四、排除规则发挥了预防冤假错案的功用
      • 五、排除规则有力推动了现代侦查取证规范体系的形成
    • 第五章 排除规则运行状况的理性分析:不足与缺憾
      • 一、排除规则的异化运行
      • 二、非法证据“补救为原则、排除为例外”
      • 三、非法取证由显性违法转向隐性违法
      • 四、被追诉方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功能期待过高
      • 五、审前阶段非法证据审查的形式化
      • 六、审判阶段排除程序的空洞化
        • (二)法院对排除非法证据申请的审查和处理程序不够规范
        • (三)庭前会议阶段是否排除非法证据以及如何排除,立法缺乏明确的规定
        • (四)审判阶段对非法证据的审查主要采用与实体问题同时调查原则,遵循先行调查原则的例外
        • (五)法庭对证据合法性调查结果的处理方式粗疏
        • (六)单一化的证明责任分配机制
        • (七)检察院主要出示书面证据材料来举证,质证程序流于形式
        • (八)司法裁判方式不明确,法院裁判文书中对非法证据排除与否的结果基本上不作表述
        • (九)非法证据排除申请无效的救济问题——没有复议、单独上诉的救济途径
        • (十)认罪程序中如何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些特殊情况立法缺乏明确的规定
    • 第六章 排除规则不良性运行造成的危害
      • 二、司法实践中的危害
  • 第三篇 排除非法证据为何阻力重重
    • 第七章 内部视角:以排除规则的内在结构为考量对象
      • 一、实体性规则的不合理
        • (二)实践中存在大量有争议的“非法证据”,立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 (三)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之间界限不清导致实践中的相互转化
        • (四)整体反思:实体性规则的内部结构性缺陷
      • 二、程序性规则的空心化
    • 第八章 外部视角:排除规则面临的诉讼架构与配套措施之反思
      • 一、证据收集、调查程序等程序性规范立法的不细密
        • (二)审批程序的模糊性
      • 二、证明取证合法性的保障措施不健全
        • (二)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讯问录音录像制度难以保证其完整性,实践中有规避行为
        • (三)见证人制度不健全
        • (四)很多侦查取证行为,缺乏明确的过程记载与证明
      •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辩护不充分
        • (二)核心程序:非法证据排除的无效辩护问题
        • (三)辅助制度安排:律师获悉非法取证情况方面,不能获得足够的制度保障
      • 四、侦查中心主义的诉讼模式不利于证据的审查与排除
      • 五、以实体结果为导向的司法绩效考核制度阻碍了非法证据排除
        • (二)量化考评机制对取证规范化建设的不当影响,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的影响
    • 第九章 超越制度层面:司法理念的反思
      • 二、司法机关对排除规则的价值与功能存在认识偏差
      • 三、司法机关更多的追求实体公正与相互配合理念
  • 第四篇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前景
    • 第十章 域外经验之借鉴:百年差距、成熟制度与发展态势
      • 一、宪法与排除规则的关系
        • (二)依宪推动模式
        • (三)依宪与刑事立法共同促生模式
      • 二、排除规则目的设定及其变迁
        • (二)启示:“不忘初心”实属不易
      •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与局限
        • (二)启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遏制非法取证行为的局限
      • 四、非法证据的范围及其“圈定模式”
        • (二)非法证据的圈定模式:非法证据与例外情形的配置机制
      • 五、详尽、实用、合理的排除程序
        • (二)审判过程:先行调查原则与一并调查原则
        • (三)排除程序中的律师帮助问题
        • (四)非法证据证明分担形式的多元化
        • (五)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证明标准
        • (六)“非法证据”不影响裁判结局的经验
        • (七)对非法证据处理之后的救济程序
      • 六、不适用排除规则的司法程序
        • (二)要客观地对待“非法证据”的剩余价值
      • 七、结论
    • 第十一章 制度完善的基本出发点
      • 一、合理定位排除规则的制度目的:正当程序的内在需求
      • 二、恰当的处理价值利益平衡关系
        • (二)缓解案件的实体处理与程序问题之间的紧张关系,做到程序与实体并重
    • 第十二章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路:内部视角
      • (二)通过指导性案例审慎、精致地发展例外法则
      • 二、实体性规则完善中的解释:依宪解释
        • (二)排除规则的中国宪法依据以及如何依宪解释
        • (三)排除规则依宪解释的契机
      • 三、程序性规则的完善
        • (二)明确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审查、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与责任
        • (三)规范庭审中非法证据的启动、受理程序
        • (四)完善庭前会议中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 (五)确立审判阶段的先行调查原则及其例外
        • (六)完善人民陪审制度,明确陪审员的职责,只审理事实问题,对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问题,由职业法官来裁决
        • (七)进一步规范法院对合法性调查结果的处理程序
        • (八)质证程序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方面的完善
        • (九)对非法证据排除与否的司法裁判方式
        • (十)关于法院不予排除证据的救济问题
    • 第十三章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路:外部视角
      • 一、进一步细化侦查取证的程序规范
      • 二、健全证明取证合法性的保障措施
      • 三、围绕审判中心主义理念科学界定公检法的关系
        • (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影响
      •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司法绩效考核机制
        •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司法绩效考核机制的思路
      • 五、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的辩护制度
      • 六、健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排除规则
      • 七、认真对待量刑程序、减刑假释程序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二)减刑假释程序的“审理程序”色彩改革
        • (三)排除规则的适用问题
      • 八、完善刑事诉权理论与诉权制度
        • (二)如何推动刑事诉权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 九、完善排除规则中的被害人权益保障机制
  • 后附录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立法历程
  • 参考文献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作为正当程序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马明亮》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