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八零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版权信息

浏览 2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2-18 21:39:30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增订本序:1980年代的“民族记忆”
  • 序言(刘国光)
  • 序言(高尚全)
  • 自序
  • 楔子
  • 第一代(1900—1920)
    • 三本书的命运
    • 两份《初步意见》的背后
    • 鲜为人知的莫干山会:记1982年苏联东欧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
    • 薛暮桥:把“漏洞”改成“大门”
    • 蒋一苇:挺进,挺进
    • 访日归来
    • 承前启后的结构组
    • 光荣绽放的工经所
    • 附录:马洪——一位知行合一的经济学家
    • 遥想“技术中心”当年
    • 1983—1984年,中国有一场新的世界产业革命大讨论
    • “孙冶方奖”的精神
    • 徐雪寒:丹心雪寒
    • 新老交替:经济中心的投票
    • 常识战胜愚昧:面向新技术革命的对策研究
    • 杜润生,好大一棵树
  • 第二代(1920—1940)
    • 体改委:改革的“中枢”
    • 吸引外资:谁利用谁
    • 探索与选择:对南斯拉夫、匈牙利的历史性考察
    • 刘国光:从标兵文章到双重模式
    • 完美的互动:胡耀邦与周叔莲的书信
    • 颐和园讲习班
    • 开讲西方经济学
    • 东欧来风:布鲁斯
    • 东欧来风:奥塔·锡克
    • 东欧来风:科尔奈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道口有道
    • 辉煌,但是不可持续——解读“五道口”现象
    • 西天取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最早的访问学者
    • 1985:巴山轮之行
    • 《经济研究》:沉重的转型
    • 董辅礽:守身为大
    • 一颗留下轨迹的流星: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 对话1987
    • 改革思路的碰撞
  • 第三代(1940—1960)
    • 脚踏实地的发展组
    • 横空出世的莫干山会:记1984年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
    • 历史之棱镜——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再记
    • 天津会议:腾飞的构想
    • 《论坛》春秋
    • 西部畅想曲
    • 组合的力量
  • 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 后记
  • 增订本后记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八零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