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备注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研究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书签管理
我的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3.5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特征的退化演替规律
浏览
1
扫码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2025-03-24 11:50:57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封面
版权信息
资助项目
前言
1 绪论
1.1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1.2 高寒草甸退化现状
1.3 高寒草甸退化成因分析
1.4 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土壤—微生物系统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案
2.1 实验地概况
2.2 实验设计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土壤—植物系统对草地退化的响应
3.1 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生产力及群落特征的演替动态
3.2 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3.3 退化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3.4 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3.5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特征的退化演替规律
4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及调控机理
4.1 退化高寒草甸人工修复技术及生态修复现状
4.2 研究方案
4.3 退化高寒草甸植被恢复技术及其修复效应分析
4.4 退化高寒草甸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及酶活性的演变趋势
4.5 土壤微生物对退化高寒草甸植被修复的响应与反馈
4.6 讨论
4.7 小结
5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生物、非生物因子的作用与反馈
5.1 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因子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
5.2 高寒草甸土壤因子对草地植被及土壤微生物的网络调控
5.3 高寒草甸土壤真菌与细菌之间的协同/竞争
5.4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关系
5.5 高寒草甸环境因子耦合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空间关联性
5.6 讨论
5.7 小结
6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恢复策略
6.1 建立完善草地退化格局及等级划分的3S监测体系
6.2 草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6.3 乡土草种资源挖掘、选择及优化配置
6.4 因地制宜采用适当的恢复技术
6.5 土壤环境改善与土壤质量提升
6.6 合理放牧、优化管理制度
6.7 积极推动牧民文化和科技教育
参考文献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
书签列表
×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