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1-24 23:15:00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版权信息
  • 绪论: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 一 圣道与技艺
    • 二 分途未必并重
    • 三 西体双轨
    • 四 分途与合流
  • “中国哲学”探源
    • 一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 二 泰西哲学与中学
    • 三 “中国哲学”的取向
  • 文与言的分与合 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 一 废除汉字: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的目标
    • 二 我手写我口:白话文的过渡使命
    • 三 文言白话 孰为正宗
    • 四 龙种?跳蚤?
  • 马裕藻与1934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 一 元勋还是罪魁
    • 二 解聘与辞职
    • 三 师、生、校异趣
    • 四 挽留背后的矛盾
    • 五 消沉与发奋
  •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
    • 一 北将入主南营
    • 二 南北新旧
    • 三 由分而合归本原
  •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 一 留欧前后的转变
    • 二 顿悟:环境与交友
    • 三 敬而不畏之畏
    • 四 心照不宣的礼让
  • 陈寅恪的西学
    • 一 学问难以贯通中西
    • 二 中国的东方学首席
    • 三 国人之中 西学较优
    • 四 取珠还椟
    • 五 申论
  • 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
    • 一 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
    • 二 “宋学”渊源
    • 三 新宋学及其取径
    • 四 南北宋的高下
  •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 一 取西洋哲学观念
    • 二 了解之同情
    • 三 宋贤治史之法
  • 求其是与求其古 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 一 思想为语言所支配
    • 二 求其是与求其古
    • 三 方法为仪型 结论不成立
  • 征引文献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