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解放战争全记录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67.看死援兵,攻克坚城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2-01-23 00:41:17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目录
  • 总序
  • 前言
  • 第一卷 和战之间
  • 第一章 和平到来的时刻
  • 1.巨大牺牲换取的和平
  • 2.蒋介石“不战而治”的“和平”攻势
  • 3.美国“一边倒”的对华政策
  • 4.来自“远方”盟友的压力
  • 5.毛泽东争取和平的韬略
  • 第二章 历史性的言和
  • 6.最高级别的谈判
  • 7.毛泽东弥天大勇一石二鸟
  • 8.“双十协定”的真正价值
  • 第三章 得关东者得天下
  • 9.毛刘周朱任看好关东
  • 10.抗联是关东抗日的主力军
  • 11.冀热辽李运昌部——出关第一军
  • 第四章 延安棋快一步
  • 12.密使延安汇报
  • 13.“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 14.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争闯关东
  • 15.八路军、新四军海陆并进
  • 第五章 极不和谐的和谈画面
  • 16.偷鸡不成蚀把米
  • 17.一枕黄粱再现
  • 18.控制铁道线数百里
  • 19.陷于僵局的谈判
  • 第六章 初次踏上黑土地
  • 20.“经营东北”,刘少奇部署“分散”之策
  • 21.“独占东北”,毛泽东改行“集中”方针
  • 22.“招兵买马”的风波
  • 第七章 关东大角逐
  • 23.“三国四方”同唱一出戏
  • 24.摘“桃子”容易路难行
  • 25.煮熟的鸭子还会飞
  • 第八章 大战在关外爆发
  • 26.山海关难以拒蒋
  • 27. 决计避战一一个根本性意见
  • 28. 黄克诚“七无”苦不堪言
  • 第九章 千里马也有失蹄时
  • 29.“达娃莉西”翻脸
  • 30.叛乱之凤的四起
  • 31.“新兵新枪,老兵老枪”
  • 第十章 还是要有大根据地
  • 3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 33.要城市还是要乡村
  • 34.“新老合编”的曲折发展
  • 第十一章 和平之光的再现
  • 35.马歇尔紧急使华
  • 36.再度开始的和谈
  • 37.政协会议的和平曙光
  • 38.《整军方案》竟然达成
  • 第十二章 在和平的浓雾之下
  • 39.林彪警告;和平是个阴谋
  • 40.“和平民主新阶段”
  • 41.“和平前最后一战”
  • 第十三章 从和谈到破裂
  • 42.议而未决的抚顺会议
  • 43.马歇尔“国统区”、“赤都”万里行
  • 44.民主联军填补四平“真空”
  • 第十四章 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 45.中共中央决心不惜一战
  • 46.决一死战前的交锋
  • 47.四平决战之一:老八路厉害
  • 48.四平决战之二:四平不是马德里
  • 49.四平决战之三:林总临机撤守
  • 第十五章 和与战的最后选择
  • 50.东北局弃守长春
  • 51.且战且走退过松花江
  • 52.和平是打出来的
  • 第十六章 到了有个“说法”的时候了
  • 53.七七决议的历史地位
  • 54.“拾破烂”与“捡洋落”
  • 55.“安家”必先“打匪”
  • 第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 56.马歇尔满盘皆输
  • 57.流产的东北休战谈判
  • 58.特大暴风雨的临近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二卷 力挽狂澜
  • 第一章 黑云压城
  • 1.蒋介石发动内战有后台大老板
  • 2.全面内战是蒋介右经过精心准备的
  • 第二章 横眉冷对
  • 3.延安发誓一定要打败蒋介石
  • 4.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 5.“小米加步枪”将战胜“飞机加大炮”
  • 6.解放军的胜利不但靠作战行动,而且还靠政治攻势
  • 第三章 中原擂战鼓
  • 7.解放军坚守中原的战略意图
  • 8.延安下令中原解放军合法转移,但南京方面不放行……
  • 9.蒋介石下令刘峙铲除中原解放区
  • 10.立即突围,愈快愈好,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 11.兵不厌诈一李先念“装病”与皮定钧“游行”,刘峙大呼上当
  • 12.李先念从容跳出虎穴,蒋介石哀叹“煮熟的鸭子飞了”
  • 13.毛泽东10年后写下“定钧有功,由少晋中”的深刻内涵
  • 第四章 华东响惊雷
  • 14.先内线还是先外线一陈、粟之争
  • 15.苏中战役一具有战略侦察性质的一战
  • 16. 陈毅率山东野战军主力出击淮北
  • 第五章 太行布雄兵
  • 17.毛泽东令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出击陇海
  • 18.刘邓大军重拳出击,腰斩国民党军陇海大动脉
  • 19.袭定陶,活捉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外甥——整编第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
  • 20.三战巨野,刘邓坦言与顾祝同
  • 21.四捷勤城,刘邓大军回马投枪,活捉刘广信
  • 第六章 鏖战同蒲线
  • 22.毛泽东亲自点将——陈赓留晋南作战
  • 23.不是冤家不聚头,胡宗南与陈赓晋南对兵
  • 24.毛泽东下令先打胡宗南,陈赓闻喜首战赛捷
  • 25.陈赓挥师斩断同蒲路,重拳猛击阎锡山,胡宗南坐视不管
  • 26.陈赓南下发起临浮战役,聚歼“天下第一旅”
  • 第七章 保卫华北
  • 27.毛泽东让北线聂贺部夺取“三路四城”
  • 28.聂贺三面受敌一傅部和孙部东西对进。阎部自南而北
  • 29.晋察冀和晋绥联军受挫大同、集宁城下
  • 30.张家口保卫战与聂荣臻从容跳出国民党军包围
  • 第八章 延安两宴庆功
  • 31.红都延安——陕甘宁解放区
  • 32.南线出击,接应王震359旅从中原胜利北返陕甘宁
  • 33.横山战役与横山起义——毛泽东欢迎胡景锋
  • 第九章 新开岭大捷
  • 34.林彪发誓绝不再让土匪在东北滋长
  • 35.林彪把新开岭变成了杜聿明的“伤心岭”
  • 第十章 新的屠“龙”计划
  • 36.延安号召,奋力“过山坳”
  • 37.占领解放区105座城市后,蒋介石继续做梦
  • 38.消灭国民党军25个旅后,毛泽东更具自信
  • 39.给陈粟、刘邓、聂刘、林罗等战略区的歼敌分工
  • 第十一章 威震鲁南
  • 40.蒋介石全面进攻战略在华东继续
  • 41.陈粟集中全力打一路,蒋氏爱将戴之奇自杀
  • 42.再战鲁南一天下第一——快速纵队覆灭记
  • 43.陈粟大军重走马陵古道,李仙洲集团莱芜覆灭
  • 44.莱芜战役中的小插曲——国民党军整编第46师师长韩练成被“俘”记
  • 第十二章 再袭陇海
  • 45.猛虎掏心,神兵突袭滑县
  • 46.刘邓出击巨、金、鱼——专打蒋系整编第88师
  • 47.刘邓二出陇海——配合陈粟鲁南打狗
  • 第十三章 横扫晋南
  • 48.胡宗南第一次突袭延安,毛泽东调三路部队驰援延安
  • 49.陈赓率部横扫晋南,配合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
  • 50.陈赓痛失“虎将”楚大明
  • 51.毛泽东亲自指挥延安边区预防性作战
  • 第十四章 纵横驰骋
  • 52.扭转危局的“深源会议”
  • 53.聂荣臻率部转战保定南北
  • 第十五章 鏖兵东北
  • 54.杜聿明的“南攻北防”战略
  • 55.林彪应对“南打北拉”与“北打南拉”
  • 56.东北战场上七战七捷一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 结束语:战场上升腾的希望
  • 第三卷 中原逐鹿
  • 第一章 延城长缨缚苍龙
  • 1.蒋介石出手“犁庭扫穴!”
  • 2.毛泽东要拿延安换全中国
  • 3.彭德怀布阵请缨
  • 4.从容撤离中的抗击
  • 5.胡宗南的“赫赫战绩”
  • 第二章 陕北高原挫袅锐
  • 6.捷报飞向任家山
  • 7.羊马高地虎口夺食
  • 8.蟠龙镇瓮中捉鳖
  • 第三章 沂蒙山水荡敌顽
  • 9.华野胶济路厉兵秣马
  • 10.千里“耍龙灯”创造战机
  • 11.陈粟见微知着定大计
  • 12.生剥硬剔剜出“上将首级”
  • 13.孟良崮上神号鬼啼
  • 第四章 华北东北反攻急
  • 14.刘邓大军驰骋豫北
  • 15.陈谢率部席卷晋南
  • 16.聂荣臻挥师横扫正太路
  • 17.林罗鏊兵战东北
  • 第五章 神来之笔
  • 18.“品”字形战略部署
  • 19.恶战羊山集
  • 20.绝境决策
  • 21.当机立断,迅速出击
  • 22.毛泽东密电陈毅:“全力贯注配合刘邓”
  • 23.刘伯承兵法:狭路相逢勇者胜
  • 24.陈粟激战沙土集
  • 第六章 再布险棋
  • 25.调遣陈谢兵团,毛泽东费思量
  • 26.跨河南征缚苍龙
  • 27.伏牛山牵“牛”
  • 第七章 转战陕北
  • 28.流动的军魂
  • 29.成败五女河
  • 30.神机妙算
  • 31.再接再厉过山坳
  • 32.彭德怀创造“新式整军”
  • 第八章 华北歼灭战
  • 33.三战三捷
  • 34.屡战清风店
  • 35.攻坚石家庄
  • 第九章 秋风扫落叶
  • 36.林彪发起秋季攻势
  • 37.辽西走廊三战三捷
  • 38.出击中长路
  • 39.北图吉林,南击华北援敌
  • 第十章 冻土沃血
  • 40.千里冰封,运筹制敌
  • 41.声东击西,首取彰武
  • 42.诱敌出巢,再战告捷
  • 43.挥师南下,连拔三城
  • 44.转兵北上,又克四平
  • 第十一章 回师中原
  • 45.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 46.艰难的战略展开
  • 47.‘冲原三军“联合作战计划
  • 48.三支大军云集逐鹿场
  • 49.激战洛阳
  • 第十二章 调整南线战略
  • 50.渡江南下,毛泽东胸中孕育大动作
  • 51.粟裕的新建议
  • 52.斗胆直呈
  • 第十三章 惜别陕北
  • 53.陕北之恋
  • 54.走下马背,非同寻常的喻义
  • 55.建立报告制度
  • 56.神游五台山
  • 57.毛泽东来到城南庄
  • 58.城南庄遇险,毛泽东移驻西柏坡
  • 第十四章 大战豫东
  • 59.朱德倡导“钧大鱼”
  • 60.取开封,攻敌必救
  • 61.阻打相济
  • 第十五章 虎啸泉城
  • 62.西柏坡的决策
  • 63.守济南,攻济南
  • 64.蒋介石:固守济南,会战济南
  • 65.最后敲定。攻济打援
  • 66.中秋月夜发起攻势“
  • 67.看死援兵,攻克坚城
  • 第四卷 挥师决战
  • 引子
  • 第一章 毛泽东运筹北宁线
  • 1.关门打狗——封闭蒋军在东北的战略构想
  • 2.惜别陕北,移住西柏坡
  • 第二章 大军南下之策
  • 3.统帅们的决策之争
  • 4.大战前夕蒋介石东北频频易帅
  • 5.卫立煌固执己见,蒋介石无奈让步
  • 6.长春战略:从军事硬攻到长因久围
  • 第三章 关门打狗
  • 7.林彪“回心转意”:仍以南下作战为好
  • 8.毛泽东发四A级十万火急电报
  • 第四章 风起黑土地
  • 9.林彪“拉条子”
  • 10.关于封锁哪一个机场的问题
  • 11.蒋介石欲救锦州,卫立煌坚决反对
  • 12.义县之战,两小时全歼守敌
  • 13.东北“剿总”司令与国防部参谋总长的冲突
  • 第五章 大战前的交锋
  • 14.东野族旗直指锦州
  • 15.关键时刻,蒋介石暗示廖耀湘不要理会卫立煌
  • 16.攻锦前的战略运筹
  • 第六章 塔山!塔山!
  • 17.抢占塔山就是抢占胜利
  • 18.一场意想不到的恶战
  • 19.蒋介石急令:西进!西进!
  • 20.范汉杰叹服:打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下不了这个决心
  • 第七章 血幕中的觉醒
  • 21.在矛盾中挣扎和斗争
  • 22.蒋介石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 23.西柏坡的秘密争取计划
  • 24.曾泽生选择了新生
  • 25.周恩来想再争取一个郑洞国
  • 26.开创和平解放先例
  • 第八章 你知道,我知道
  • 27.廖耀湘等待被吃掉的命运
  • 28.蒋介石坚持不惜血本夺回一座空城
  • 29.“校长”与“学生”的交锋
  • 第九章 大战辽西
  • 30.先打锦、葫,还是先打廖耀湘
  • 31.统帅部定计,廖兵团入网
  • 32.黑山阻击战
  • 第十章 东北大结局
  • 33.廖耀湘陷入重围
  • 34.两昼夜歼敌两大“主力”
  • 35.辽沈决战结束,毛泽东说应给蒋介石发个大奖章
  • 第十一章 放长线缚苍龙
  • 36.粟裕的新战略建议
  • 37.最高统帅部作出举行淮海战役的战略决定
  • 38.无奈的桃花园中人
  • 39.巧妙安排,旌旗首指黄百韬
  • 40.未能实现的“进攻山东共军的计划”
  • 第十二章 运筹徐蚌
  • 41.攻克郑州,控制铁路枢纽
  • 42.中野向华野靠拢
  • 43.蒋介石的新打算
  • 44.红色箭头射向黄百韬
  • 45.蒋、白冲突,雪上加霜
  • 第十三章 小淮海变大淮海
  • 46.毛泽东打三仗的战略构想
  • 47.苦将黄百韬苦不堪言
  • 48.兼程追击,围逼徐州
  • 49.共产党员率国民党军起义
  • 50、把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 第十四章 血色碾庄圩
  • 51.杜聿明不捡烂摊子,蒋介石大骂“娘希匹”
  • 52.切断徐蚌线,完成徐州合围
  • 53.蒋介石又开空头支票:一定要解黄之围
  • 54.刘、陈、邓:天凑地合总前委
  • 55.鏊兵碾庄,蒋介石为虚假的胜利高兴得手舞足蹈
  • 56.粟裕说:淮海战役紧张过两次,第一次就是围歼黄百韬兵团
  • 第十五章 吃一夹二看三
  • 57.先打邱、李还是先打黄维
  • 58.总前委再次陈述决心先打黄维的理由
  • 59.粟裕通宵谋划,陈毅说等到把淮海的敌人全部解决了再打个盹吧
  • 第十六章 运筹双堆集
  • 60.蒋介石欲搞“南北夹击”
  • 61.阻击南坪集,诱敌入口袋
  • 62.刘伯承幽默地说:黄维的部队就像十五个驼子困觉一七拱八翘
  • 63.黄维双堆集拆字,“大吉大利”
  • 64.廖运周战场起义
  • 65.邓小平说:只要消灭了南线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也是值得的
  • 第十七章 同床异梦
  • 66.三十六计退为上策,蒋介石下令撤兵徐州
  • 67.双堆集:瓮中之鳖
  • 68.粟裕下令全力追击杜聿明集团
  • 69.孙元良丢下杜聿明只身逃跑
  • 第十八章 激战双堆集
  • 70.北援无望,盼来“中正手启”相勉励
  • 71.层层剥皮双堆集
  • 72.敌我双方“会诊”黄维兵团
  • 第十九章 淮海大结局
  • 74.毛泽东吩咐:不急于消灭杜聿明
  • 75.蒋介石下令:突围!突围!
  • 76.毛泽东气势磅礴的新年献辞
  • 77.蒋介石在徐州的一个战略集团最后消失在冬日的黄昏里
  • 第二十章 布阵平津
  • 78.毛泽东唱空城计
  • 81.傅、蒋之争,傅作义准备了两条退路
  • 第二十一章 较量塞外
  • 82.撒布天网,围而不打
  • 83.敌35军回防令毛泽东非常不安
  • 84.隔而不围,断敌退路
  • 第二十二章 笼中之鸟
  • 85.蒋介石雪夜渡断桥,毛泽东围困笼中鸟
  • 86.新保安之夜,以战促和
  • 87.傅作义上了共产党的“战犯名单”
  • 第二十三章 天津方式
  • 88.谈战之间,试探,试探,再试探
  • 89.以诚相待,傅作义仍是犹豫再三
  • 90.血战津门:从30天到29小时
  • 91.毛泽东发表声明令傅作义坐卧不安
  • 第二十四章 北平方式
  • 92.和平解放的脚步声愈来愈近
  • 93.举轻若重,慎之又慎
  • 94.北平解放,毛泽东、蒋介石、傅作义不同的心态
  • 95.不大不小的新闻稿风波
  • 96.西柏坡的历史性会见
  • 97.傅作义通电表心声,解放军全面大进军
  • 第五卷 风卷残云
  • 第一章 北平和谈
  • 1.老蒋后院起火 白宫策划换马
  • 2.开列八项条件 不再迂回战术
  • 3.蒋介石退居幕后 李宗仁走上前台
  • 4.李宗仁和平攻势 叶剑英认真接待
  • 5.双清别墅的新主人
  • 6.“和平将军”张治中
  • 7.周恩来张治中唇枪舌箭
  • 8.蒋介石看到《和平协定》拍桌大骂
  • 第二章 底定东南
  • 9. 渡江战役就交给你们指挥了
  • 10.百万雄师跨天堑,红旗插上“总统府”
  • 11.郎广围歼战,直取杭州,切断浙赣线
  • 12.你们真是正义之师 仁义之师啊!
  • 13.上海之战
  • 14.毛泽东命叶飞提早人闽
  • 15.取漳州 夺厦门
  • 第三章 横扫西北
  • 16. 大厦将倾,蒋介石寄望胡
  • 17.胡马联合,同床异梦
  • 18.钳胡打马,陇东追击
  • 19.马家军困兽犹斗 彭德怀正中下怀
  • 20.双管齐下 一兵团进军青海
  • 21.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 22.进军河西走廊 翻越风雪祁连山
  • 23.和平解放新疆 西北最后一役
  • 第四章 挺进中南
  • 24. “五大领袖”给四野特殊礼遇
  • 25.林彪——战争造就的“天才”
  • 26.白崇禧——“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
  • 27.肖劲光先行一步
  • 28.四野主力挥师南进
  • 29.先遣兵团渡江,攻占重镇武汉
  • 30.宜沙湘赣摆龙门 白崇禧溜之乎也
  • 31.湘江两岸风急云涌 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
  • 32.血战青树坪
  • 33.兵发三路
  • 34.丁大胆歪打正着,直插白部防御中枢
  • 35.飞兵广州,陈赓兵团过广州而不入
  • 36.阳江围歼战
  • 37.蒋介石要当“总统”
  • 38.肖克是四野前指里最忙碌的人
  • 39.钦州、小董圩地区围歼战
  • 40.毛泽东在莫斯科关注南国战事
  • 41.血染琼州海峡
  • 42.红旗插上天涯海角
  • 第五章 席卷西南
  • 43. 盘马弯弓欲西行
  • 44.蒋介石做“割据西南的梦”
  • 45.撕破“川鄂黔防线”
  • 46.乌江岸边,钟彬欲走仍被捉
  • 47.刘邓主力直指“陪都”
  • 48.卢汉易帜,五华山升起红旗
  • 49.彭县起义,川康变色
  • 50.成都会战,胡宗南30万大军灰飞烟灭
  • 51.汤尧漏网,率部“讨伐”卢汉
  • 52.西南最后一战
  • 53.进藏,中国大陆全解放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解放战争全记录》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