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逐痛之道——疼痛基因简史 - 史蒂芬·G.沃克斯曼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第11章 从理论到临床的7年:构建“培养皿中的疼痛”模型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4-04-29 22:59:21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译委会
  • 序
  • 前言 破解疼痛密码的“寻道人”
  • 原著序
  • 原著前言
  • 致谢
  • 第一部分 解析“上帝的扩音器”
    • 第1章 解析“上帝的扩音器”:寻找疼痛基因
    • 第2章 Sherrington的“魔法织布机”和Huxley的“科幻小说”
  • 第二部分 追寻“火人”:探索
    • 第3章 从亚拉巴马到北京:穿梭往返
      • 遗传性痛性神经病变相关的Na_V1.7突变型钠通道的电生理学特征
      • 家族性红斑肢痛症中Na_V1.7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感觉神经元的高频放电
    • 第4章 狂飙突进
      • Na_V1.7钠通道:从分子到人类
    • 第5章 凡事都有正反面
      • 同一个钠通道突变引起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产生超兴奋性或者低兴奋性
    • 第6章 一窥究竟
      • 人类野生型与红斑肢痛症相关L858H突变型Na_V1.7通道的动态钳记录分析
  • 第三部分 追寻疼痛基因以外:拓宽视野
    • 第7章 扭曲的神经:凭空消失的神经节
      • 人类痛性神经瘤表达多种钠通道亚型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第8章 跨越国界
    • 第9章 从“斑马”到“马”
      • 原发性小纤维神经病变患者携带的Na_V1.7的功能获得性突变
      • 神经病相关的Na_V1.7变异I228M损害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的完整性
    • 第10章 一波三折
  • 第四部分 关闭“上帝的扩音器”:从枪乌贼到临床治疗
    • 第11章 从理论到临床的7年:构建“培养皿中的疼痛”模型
      • 药理学方法逆转源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感觉神经元和遗传性红斑肢痛症患者的疼痛表型
    • 第12章 从“反复试错”到“一举成功”:朝向“基因组导向疗法”的发展
      • 通过结构建模和突变周期分析来预测Na_V1.7突变型通道的药物反应性
    • 第13章 精准医学
      • 遗传性红斑肢痛症疼痛的药物治疗学:以基因组分析和功能鉴定为导向
    • 第14章 “重要的是,永不停息”
  • 专业术语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逐痛之道——疼痛基因简史 - 史蒂芬·G.沃克斯曼》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