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天空之光如何照亮文明: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若干专题研究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第五节 看似巧合、实非巧合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5-03-24 21:53:31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总序
  • 第一章 中国天文学起源与早期发展:一个多世纪的话题
  • 第一节 关于《尚书·尧典》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二十八宿起源的研究
  • 第三节 干支起源及其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 第四节 关于五星观测与五行学说的研究
  • 第五节 天文考古学的研究
  • 第六节 中国天文学与其他古文明天文学在起源上的关系
  • 第二章 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之间:从大汶口符号文字到陶寺观象台
  • 第一节 大汶口刻画符号文字
  • 第二节 文献中的太昊与少昊
  • 第三节 关于大汶口文化属性的讨论
  • 第四节 《尚书·尧典》与中国天文学体系的确立
  • 第五节 陶寺观象台与《尚书·尧典》的关系
  • 第六节 陶寺观象台与更早的传统
  • 第七节 大汶口刻画符号余论
  • 第三章 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之间:长江流域的两种天文观测试探
  • 第一节 良渚文化汇观山祭坛与日出方位观测
  • 第二节 良渚文化瑶山祭坛与日出方位观测
  • 第三节 另一种观测传统:大火星的观测
  •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大火星的观测条件
  • 第四章 流行观念与史实之辨:从“年”的由来说开
  • 第一节 关于“年”及过年之由来的当代传说
  • 第二节 古文献及出土文字材料中的“年”
  • 第三节 “年是一种怪兽”之说的真正由来——腊祭、傩与山臊
  • 第四节 对于“年的由来的传说”的反思
  • 第五章 方圆之辨:中国天文学史上的谜题之一——“天圆地方”
  • 第一节 若干基本认识问题
  • 第二节 天圆地方的古代文献记载
  • 第三节 近人对古代天圆地方观的论定
  • 第四节 对“天圆地方”的再检视
  • 第五节 从空间认知发展看“天圆地方”观来源
  • 第六节 关于地方的讹误
  • 第六章 里寸之间:中国天文学史上的谜题之二——“日影千里差一寸”
  • 第一节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早期文献记载
  • 第二节 “千里差一寸”中的“里”与“尺”(“寸”)
  • 第三节 一寸与千里——陶寺与王城岗
  • 第四节 史实的还原
  • 第七章 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
  • 第一节 大地28000—26000里的文献记载
  • 第二节 28000—26000里与中原所在地欧亚大陆东西南北实际距离
  • 第三节 太章竖亥步四极
  • 第四节 “28000—26000里”与“五服”的契合
  • 第五节 看似巧合、实非巧合
  • 第六节 早期的“四海”
  • 第八章 关于牙璋的一种猜想
  • 第一节 牙璋之名
  • 第二节 牙璋的出土地点及分类
  • 第三节 对牙璋用途的已有讨论
  • 第四节 笔者对于牙璋用途的猜想
  • 参考文献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天空之光如何照亮文明:中国早期天文学与文明若干专题研究》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