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备注

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首页 收藏书籍 阅读记录
  • 书签 我的书签
  • 添加书签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移除书签

一、“以身为薪”之烈士情结

浏览 1 扫码
  • 小字体
  • 中字体
  • 大字体
2025-03-25 00:28:57
请 登录 再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 书签
  • 添加书签 移除书签
  • 封面
  •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
  • 引言
  • 正阳门的庚子劫难
  • 一、正阳门的建置沿革
  • 二、五月二十日火灾现场的记述
  • 三、正阳门劫难的象征意义
  • “贵胄女学堂”与晚清北京女子教育
  • 引言:戊戌之后的女学氛围
  • 一、慈禧与“毓坤会”
  • 二、“贵胄女学堂”考详
  • 三、晚清北京女子教育揽要
  • 小结
  • 晚清北京女学堂一览
  • 《京话日报》(1904—1906)的旗人色彩
  • 一、甲辰之困:五千份?一千份?
  • 二、转机:民气的鼓动
  • 三、旗人的进入
  • 结语
  • 晚清京剧旗装戏与旦行花衫的兴起
  • 一、骨子老戏《雁门关》《探母回令》
  • 二、划时代的《梅玉配》
  • 三、花衫开山《儿女英雄传》
  • 结语
  • 田际云与北京“妇女匡学会”
  • 一、思想新颖的名伶
  • 二、《北京女报》的创议
  • 三、《惠兴女士传》的编演
  • 四、福寿堂的义务戏
  • 五、“转移风俗,全在梨园”
  • 《孽海波澜》与北京济良所
  • 一、张傻子虐妓案
  • 二、《京话日报》倡设济良所
  • 三、梅兰芳编演《孽海波澜》
  • 四、戏里戏外:《孽海波澜》的社会影响
  • 晚清北京“春阿氏案”的文本解读
  • 上篇 《京话日报》:晚清北京舆论环境中的“春阿氏案”
  • 下篇 小说《春阿氏》及衍生作品:“春阿氏案”的文学聚焦与想象
  • 作为游赏场所与文化空间的万牲园
  • 一、“导民善法”万牲园
  • 二、北京公园的滥觞
  • 三、公共空间的兴起与休闲模式的养成
  • 清季汪精卫谋刺摄政王案始末
  • 一、“以身为薪”之烈士情结
  • 二、银锭桥还是甘水桥?
  • 三、庚戌桥案的另一面:清廷之反应
  • 尾声 “从容作楚囚”
  • 民初北京陈绳被害案背后的文化心态
  • 一、前清尚书花园中的凶杀案
  • 二、两级审判和二十四次公审的背后:案情回顾与考辨
  • 三、“极著名之侦探小说”:新闻报道与民众关注
  • 四、“好戏”上演:时事观察与市民文化
  • 余论
  • 注释
暂无相关搜索结果!
    展开/收起文章目录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

    《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EPUB 电子书

    书签列表

      阅读记录

      阅读进度: 0.00% ( 0/0 ) 重置阅读进度